当特斯拉用颠覆式创新横扫全球,当中国电动车品牌用极致性价比攻城略地,传统的欧洲汽车巨头们似乎陷入了集体焦虑。
然而,有一家老牌车企却悄悄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
这就是,雷诺。
它关闭了在中国的整车工厂,却把研发中心做得风生水起;它一边用中国的技术和供应链快速“武装”自己,另一边又在欧洲忙着将公司“大卸八块”。
雷诺的电动化运作模式,就像打太极,看似矛盾,实则章法也很清晰。
简单来说,雷诺的玩法可以概括为:“务实”与“前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务实线, “借力打力”(解决当下生存问题):
面对电动化转型的巨额投入和漫长周期,雷诺选择了一条“捷径”——融入中国电动生态,做成中国“速成班”。
雷诺选择不造车,只“链接”。它关闭了在中国的整车制造厂,转而成立中国先进开发中心(ACDC)。
这个中心就像一个超级买手和技术翻译官,在中国寻找最优秀的电动技术和供应商,然后快速整合到雷诺的全球车型中。
深度绑定中国生态,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造出有竞争力的电动车。
像它全新的Twingo电动车,从研发到落地仅用了21个月,开发成本直接砍半。其采购金额中,高达46% 来自中国供应商。
这相当于用最小的代价,获得了世界顶级的电动化“装备”。
这一招的优势显而易见:省钱、省时、反应快,让雷诺能在欧洲市场快速推出价格亲民的电动车,应对残酷竞争。
前瞻线, “分身有术”(布局未来竞争力):
如果只是靠中国供应链,那雷诺充其量是个“组装厂”。它的高明之处在于,同时下了三步面向未来的棋:分拆业务、聚焦软件与服务,打造超越卖车的新增长点。
【棋局一】成立Ampere——专注电动与软件
雷诺将电动车业务分拆成独立的Ampere公司。这就像把家里最有潜力的孩子送出去独立创业,让它更灵活、更专注,也能吸引像高通、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来投资合作。
它的核心是打造“软件定义汽车” ,让车像手机一样,通过系统升级不断解锁新功能,甚至实现软件付费,创造持续收入。
【棋局二】创建Mobilize——不卖车,卖服务
雷诺意识到,未来的利润不能只靠卖车。Mobilize品牌专注于提供车辆租赁、订阅、共享出行等综合服务。
简单说,就是未来你可能不需要买一辆雷诺,而是“订阅”它的移动出行服务,车企从“一锤子买卖”变成了你的“长期服务商”。
【棋局三】布局循环经济——挖掘“全生命周期”价值
雷诺成立了“The Future Is NEUTRAL”公司,专注于电池回收和材料循环利用。它甚至在探索让电动车电池在闲置时反向给电网送电(V2G),帮车主赚取电费。
这不仅是门新生意,更是强大的环保名片。
这套精妙的模式并非高枕无忧,其背后的风险同样不容小觑。
【短板1】核心技术依赖的“卡脖子”风险
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就像把“命门”交给了别人。一旦欧盟政策生变,对中国零部件加征关税,雷诺的成本优势将瞬间崩塌。
长期“借力”也可能导致自身核心技术研发能力退化,有“空心化”的危险。
【短板2】“分身”之后的“内耗”风险
把公司拆分成多个独立实体,管理难度指数级上升。如何确保这些“兄弟公司”之间不各自为战、不争抢资源,对雷诺的管理协同能力是巨大的考验。
【短板3】商业模式转型的“市场接受度”风险
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软件功能持续付费?车辆订阅服务能否成为主流?这些都是未知数。
在品牌形象上,如何让消费者快速从“燃油车雷诺”转变为“科技电动车雷诺”,也是一场硬仗。
所以,这种模式算是一场在巨大压力下的精明豪赌。它用中国的“药”来治自己的“近渴”,同时又用“分家”的方式来搏一个未来,只是,目前还是胜负未卜,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