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早上,我在小区门口足足折腾了二十分钟。钥匙拧到底,发动机就“咔哒”一声闷响,然后啥反应都没了,仪表盘上的灯忽明忽暗跟快没电的手电筒似的。你说气人不?那天还赶著送孩子上学,最后还是叫了救援搭电才走的,师傅一检查就说:“电瓶早该换了,这都鼓包了。”
后来我才知道,好多车主都跟我一样,对电瓶这东西没啥概念,总觉得“没坏就不用管”。可它偏偏不跟你打招呼就罢工,尤其现在天越来越冷,半路抛锚的概率直线上升。说实话,搭电一次几十上百块是小事,耽误事才真让人闹心。
我那电瓶用了快四年,现在想想,其实早有信号了,就是我没当回事。前两个月就发现,有时候按遥控钥匙开后备箱,得按两三下才反应。当时还以为是钥匙没电,换了电池还是那样,现在才明白,是电瓶在“求救”呢。
最直观的就是看外观,这个不用找师傅,自己打开发动机舱就能瞅。救援师傅当时指给我看,电瓶侧面鼓起来一块,跟发面馒头似的。他说正常电瓶是平整的,一旦鼓包,说明内部化学反应失控了,就算暂时能用,也撑不了多久。还有桩头那儿,要是冒出白色或绿色的粉末,拿手一摸涩涩的,那也是要坏的征兆,那些粉末是氧化物,越积越多就会接触不良。
对了,现在大部分车都是免维护电瓶,上面有个小观察口,这个特别方便。我后来特意去看了邻居的车,绿色就说明电量足,黄色是亏电,要是变黑或者无色,那就别犹豫了,直接换。不过有一点得提醒,有些车的观察口被线挡住了,得仔细找,我那车就藏在左边,第一次看还没找着。
启动时的感觉也很关键。以前一拧钥匙,发动机“嗡”一下就着,后来慢慢变成“嗡——嗡——”拖两下才启动,尤其早上第一次开的时候最明显。有次我在地下车库,连续拧了三次才打着,当时吓一跳,还以为发动机坏了。现在才知道,这是电瓶存电能力下降了,启动时提供不了足够的电力。
说到这儿想起个事儿,我表弟夏天总爱熄火后在车里吹空调、玩手机,我说过他好几次。结果去年冬天,他的车直接在高速口打不着火了,一家子冻在那儿等救援。师傅说就是过度放电把电瓶搞坏了,才用了两年就报废了。你别说,电瓶这东西真不禁造,熄火后别长时间用电器,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可好多人都忽略。
还有个简单招,就是看车灯。晚上开车的时候,如果踩刹车或者打转向时,大灯突然变暗,那十有八九是电瓶不行了。我之前就发现,晚上怠速等人的时候,开着大灯再开空调,灯光就会暗一点,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来都是信号。
至于更换的时间,一般电瓶能用两三年,保养得好能到四五年。我那车就是用了四年出头,也算够本了。但要是经常短途开,比如每天就开个十几分钟接送孩子,电瓶总充不满电,寿命就会缩短,可能两年就得换。反过来,经常跑长途的车,电瓶反而耐用。
换电瓶的时候也别被坑,不是越大越好。我本来想换个大容量的,师傅说要看车型,有些车有电池管理系统,乱换会报故障码。最好是换和原厂规格一样的,或者问问师傅的建议。还有,换下来的旧电瓶别让师傅白拿走,能抵个二三十块钱呢,积少成多也是钱啊。
现在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检查一下电瓶,打开发动机舱瞅两眼,也花不了一分钟。毕竟吃过一次亏就知道,提前预防比啥都强。尤其是快到冬天了,电瓶性能本来就会下降,多留意总没错。
你有没有过电瓶突然罢工的经历?或者有啥自己的小妙招?我上次换电瓶花了四百多,你们那儿都啥价位?评论区聊两句,让大伙也参考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