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越做越大,车企更愿意用大空间与各种巧思,如冰箱彩电大沙发,甚至是后备箱淋浴来讨好消费者的当下,奔驰却另辟蹊径,打算用高性能电车打动市场。
文 | 原雅坤
编辑 | 李欢欢
运营 | 步鸟
给纯电车注入F1灵魂
诞生已超过百年的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剧变时代。车企们使出浑身解数疯狂内卷,卷大空间、卷续航、卷“冰箱彩电大沙发”。那么,电动化的下一个赛点是什么?
奔驰给出的答案是,高性能。
2025广州车展前夕,在“梅赛德斯-奔驰XX科技创新日”上,梅赛德斯AMG GT XX概念车在中国首次亮相,同时奔驰也带来了自己在电动车性能上的思考与最新的技术成果。
▲ AMG GT XX概念车。图 / 梅赛德斯-奔驰官方
过去,我们很难把纯电车与“高性能”三个字直接联系到一起。尽管电机能带来非常直观的加速度,但仍存在高速性能衰减、续航不足、补能相对较慢等一系列问题。在电动车通往高性能的路上,速度、耐力、补能就像是横亘在眼前的“不可能三角”。
AMG是奔驰旗下的高性能子品牌,专注奔驰车型的高性能化改造。曾经推出“红猪”“铁锤”等经典车型,目前有多款车型在售。来到电动化时代,为了突破性能极限,AMG选择先从电驱系统入手。
作为汽车的 “动力心脏”,电机可以直接定义车辆的操控。奔驰在GT XX概念车上搭载了3部轴向磁通电机,相比传统的径向磁通电机,它只需要三分之一的重量和体积,就能输出同等功率。在轴向磁通电机的加持下,GT XX概念车峰值功率可超过1000千瓦,最高车速能突破360km/h。作为对比,F1赛道上的极速为378km/h。
▲ 轴向磁通电机。图 / 梅赛德斯-奔驰官方
在电池系统的运用上,奔驰直接从F1赛车上获得灵感,GT XX概念车采用了全新四元电池、电芯直接冷却系统和800伏高压架构三项技术。
其中,四元电池可以实现300瓦时/千克的能量密度,圆柱形电芯则有利于提升充放电效率和散热性。值得一提的是,宝马在其第六代电驱技术中也采用了大圆柱电池。最后,通过直接冷却系统,3000多个电芯可以得到独立的冷却,以确保电池的温能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里程焦虑一直是电动车绕不过去的话题,补能速度也是电动车逊于燃油车的一大劣势。GT XX概念车上的800伏电气架构可以使平均充电功率超过850千瓦,约5分钟可以增加400km续航(WLTP工况),较好地弥补了纯电车型的天生弱势。
▲ AMG GT XX概念车峰值充电功率可达1041千瓦。图 / 梅赛德斯-奔驰官方
为了证明高性能电动车的可行性,AMG向凡尔纳所写的著名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致敬,进行了一场“八天环游地球”的挑战,即让GT XX概念车以平均300km/h的速度,连续行驶7天13小时24分钟07秒,总里程超过40000km,约等于赤道的周长。最终GT XX概念车以5479km的成绩,刷新了电动车24小时最长行驶里程纪录。
凡尔纳在《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畅想的许多科幻场景,如今已成为现实。而奔驰也同样相信,高性能电动车正在到来。
此外,在许多细节上,GT XX概念车也更像是从科幻小说中走出来的“男主角”。
在公路上疾驰,越是快速,对低风阻的要求就越高。在空气动力设计上,GT XX概念车安装了可变叶片空气动力学轮毂,能够根据车速自动调节开合:在巡航时关闭,可以降低风阻,保证行驶更平稳;在激烈驾驶时打开,能提高散热能力和车尾下压力,从而获得更扎实的操控反馈。
GT XX概念车的交互体验也充满科技感。车身上的MBUX流光漆面可在交流电的作用下发光,在暗光环境下展现流动的车身色彩。车尾的流光灯带可以投射灯语和图像,“AR竞速头盔”可以使车辆数据投射在路面上。工程师们还在前大灯上集成了外部扬声器,让声浪更真实也更有物理感。
▲ AMG GT XX概念车,车尾可以投射灯语。图 / 梅赛德斯-奔驰官方
追求速度与激情的跑车,往往以牺牲舒适度为代价。但GT XX概念车上搭载的3D打印座椅衬垫可以基于驾驶者量身制作,贴合人体结构,尽力弥补舒适性短板。
看完GT XX概念车,会让人觉得,这才是未来的科技该有的样子。不过,这一切落地并不遥远。GT XX概念车上搭载的轴向磁通电机与高性能电池等技术,将于2026年在梅赛德斯AMG高性能AMG.EA纯电架构上量产,首款量产车型AMG全新高性能四门跑车即将到来。
概念落进现实
其实,在GT XX概念车之前,奔驰一直在探索高性能电车。早在2010年,奔驰就推出了高性能纯电车SLS AMG E-CELL和SLS AMG Coupé Electric Drive电动跑车。XX创新科技项目首次发布于2022年,“XX”分别代表了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与跨领域跨团队的协作模式。VISION EQXX能效概念车是奔驰的首个XX项目,搭载了高效驱动单元、太阳能电池、神经形态计算等多项创新成果。
作为概念车,VISION EQXX虽然没有量产,但它的部分技术已经落地。比如不久前正式上市的全新奔驰纯电CLA,它搭载的800伏电气架构、碳化硅逆变器、多源热泵等均源自VISION EQXX概念车,并且,高压电池与电动两挡变速箱也是以其为灵感开发的。
▲ VISION EQXX概念车。图 / 梅赛德斯-奔驰官方
为了摆脱“杂牌电动车”的标签,全新纯电CLA对奔驰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电动化探索的重新出发。它采用新的命名体系,脱离了传统奔驰新能源车型“油改电”的尴尬轨道,诞生于以“纯电”为核心的MMA平台,可以实现866km的纯电续航与10.9kWh/km的能耗。同时,得益于全新的MB.OS架构,纯电CLA在智能化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奔驰放下身段,将纯电CLA的起售价打到25万元以内,证明了其拿下新能源市场的决心。
目前,海外版纯电CLA已经交付,奔驰的电动化转型终于看到回报。今年第三季度,奔驰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0%。纯电CLA在海外的首批交付,拉动奔驰纯电动车型的销量环比增长了22%。
在中国市场,奔驰第三季度在华销量并不理想,同比下滑了27%。但与此同时,其高端车型的销量却增长了13%。
事实证明,只要保证豪华基因,人们仍然愿意为三叉星徽买单。这也符合奔驰今年的大战略方向——坚守豪华基因,向电动化与智能化迈进,再拥抱本土市场。
▲ 2025广州车展,梅赛德斯-奔驰展台。图 / 梅赛德斯-奔驰官方
电驱能效与智能化创新已经在纯电CLA上得以体现,在重新审视中国市场后,奔驰还做出了新的改变。
从奔驰中国研发中心的改变,我们能看到奔驰在策略上的调整思路。2005年,奔驰开启在中国本土的研发。2021年,奔驰将中国研发中心升级为“中国研发技术中心”,主要聚焦新车型的电动化与本土化。2022年,奔驰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并于2024年升级,更多关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
为了赶上中国友商的进度,奔驰还与许多优秀的本土供应商合作,例如纯电CLA搭载的虚拟助手由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语音交互更贴合中国车主的使用习惯;智能辅助驾驶则与更熟悉中国路况的Momenta联合开发。此外,奔驰与腾讯、宁德时代、思必驰、清华大学等都保持着密切合作。
在汽车越做越大,车企更愿意用大空间与各种巧思,如冰箱彩电大沙发,甚至是后备箱淋浴来讨好消费者的当下,奔驰却另辟蹊径,打算用高性能电车打动市场。
汽车工业内卷的尽头在哪里?在奔驰看来,回归汽车产品本质,技术永远不死。
文章为每人Auto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