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珠江,美丽而又宁静。但在江畔,却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情景。
2025年广州车展正在珠江畔举行,展会规模22万平米,629辆新能源车型登场,93辆新车全球首发。
这是一股汹涌的商机,也是改造整个行业的暗流。
在11月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一锤定音:越是风高浪急,越是要练好内功!
去年的这个时候,这可能仅仅是一句口号;但在今年,“番禺行动”一周年的时候,广汽已经交出了答卷。
01、行动:四大引擎,剑指未来
时间来到2025年10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1.6%,油电之争的棋局已定,已经没有人再去怀疑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也没有人否认,目前的确是汽车行业的百年变局。
如此时局之下,零敲碎打式的革新已经没有多大价值。对广汽这种巨型厂商来说,一次真正的变革势在必行。
在2024年的广州车展上,广汽集团正式启动为期三年的番禺行动;而在今年,广汽集团又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行动纲领”:确立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生态四大核心发展引擎。
新技术,是所有行动的核心,也是广汽这样的大型厂商的立足之本。从过去一年的成绩单来看,广汽在新能源核心技术领域已经实现了全面跃升。
在架构方面,广汽打造出了全新一代星灵架构,核心要义在于以AI驱动星灵智行生态系统加速进化,通过全域融合集中式架构,全面融入AI功能,提升旗下产品的智能化上限。
如果说,以前广汽在智能化方面只是局部升级的话,现在,它已经进化出了“完全体”。
在动力领域,广汽拿出了“星源增程”,有着3.73kWh/L的油电转化率、85kW的最大持续发电功率、AI能量控制平台、“静音之星AAA”认证,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目前增程式电动亏电油耗高、动力衰减、噪声大等核心问题。
与此同时,广汽还实现了夸克电驱的量产,电机最高效率突破99%,处于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梯队。
在安全领域,广汽发布星灵安全守护体系,覆盖智能驾驶、底盘安全、主被动融合安全、电池安全等多个维度。
在智能底盘领域,鹰爪系统2.0具备行业首个量产的主动稳向功能。
与此同时,广汽ADiGO 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进行升级,可覆盖99.9%的道路场景;新一代ADiGO SPACE智能座舱则融合端云一体大模型,响应速度提升3倍,可实现上千种智能服务场景。
在备受关注的电池领域,广汽更是一鸣惊人。
车展期间,广汽建成国内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线的消息登上央视新闻,这一产线具备60Ah以上车规级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生产能力,预计将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
在本次车展期间,广汽首次包馆,并且设立了“科技广汽”展区,向外界展示这些具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
而在新产品方面,广汽集团的做法是对产品、造型、整车、平台技术等进行全面的内部整合,构建自主品牌的研发体系,同时还成立了了一个200人规模的用户洞察部,力求将产品开发转向“用户需求驱动”。
根据广汽的产品规划,2026年将会推出9款自主新产品,涉及昊铂、传祺、埃安等多个品牌。
本次车展期间,中大型轿车昊铂A800、国民A级大五座SUV埃安i60、传祺向往S9乾崑等明星车型都已经登场。
与之同步推进的,还有服务与生态方面的变革。
广汽正在全力推动渠道变革,预计新增600家品牌体验店,覆盖全国90%以上的县域级市场,做到真正的渠道下沉;同时还将推出OTA持续升级,2025年以来,广汽旗下自主品牌已经累计完成45次的OTA升级,新增或优化300项功能和体验,覆盖16款车型的将近150万车主。
新生态方面,广汽强化与华为、宁德时代、腾讯、科大讯飞、阿里云等厂商的合作,构建GoLink生态链,形成一个共生共荣的智能生态圈。
而这种合作的巅峰状态,就是与华为合作打造的“启境”品牌,双方联合定义、联合开发、联合共创、联合营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双方定于2026年年中推出的首款车型是代号F03的中大型豪华轿车,提供纯电/增程双版本,定位30-40万元级,预计2026年中上市。
实际上,按照现场透露,2026年启境品牌共计有2款全新产品正式推出。
我在几天前分析过,合作磨合、竞争加剧等是摆在启境品牌面前的挑战,但凭借华为技术与广汽制造的协同、完善渠道供应链及均衡产品力,叠加商业模式创新,启境具有很大的潜力。透过“启境”,我们也可以看到从"华为提供技术,车企负责造车"到"我们共同定义一辆更好的车"的合作模式的转变,反过来,这也让“开启新境界”的品牌愿景有了更坚实的落地可能!
应该说,广汽的四大核心发展引擎,是一次彻底的自我重构。作为巨型国产车企,广汽本身就具有比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对广汽来说,仅仅是“扛住”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通过这种重构,来实现彻底的升华。
02、初啼:果子正在成熟
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广汽董事长冯兴亚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变革之路已经开启,变革的果子正在成熟。
广汽实力雄厚,但在汽车行业百年未遇的变革期,它并没有完全的“静默期”,无论变革与否,它都会直面残酷的行业竞争。
不过从这次车展的情况来看,广汽已经适应这种在变革中成长的竞争状态。
本次广州车展期间,广汽拿出的最重磅车型当属广汽昊铂A800,这是一款中大型轿车,其内饰在车展上首次公开,首创了“2+1后排变形座椅”,可以在四座和五座之间无缝切换。
同时这款车还提供了前后双环抱座舱,前后排均有专属的环抱式空间,带来双份的舒适与尊贵。
当然,这款车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它是全国首个拿到120km/h L3高速道路测试牌照的车型,在L3商用落地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广汽星灵智行安全守护体系的八大冗余设计,已经在这款车上开花结果。
与此同时,广汽埃安还带来了品牌首款增程纯电双动力车型埃安i60,首次将星源增程技术带入10万级市场;另一款明星车型埃安UT super起售价仅为4.99万元,是广汽、京东、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首次将电池租用模式带入十万级市场。
传祺品牌带来的向往S9乾崑,则拥有华为乾崑智驾ADS 4 Max 超阶版、宁德时代44.5度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广汽超级智电四驱三大全系标配、五星SPA零重力座椅、17.3英寸低蓝光护眼娱乐屏、“七环”笼式盾甲车身,同时也是30万以内纯电续航最长的华为系插混SUV。
这些车型在性能与体验方面都具备同级别领先的实力,而实际上,自番禺行动开启以来,广汽已经拿出了十分漂亮的成绩单。
2025年10月份,广汽集团实现销量224449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6782辆,同比增长39.24%;1-10月份累计销量达到440694辆,同比增长84.8%。
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份成绩单只是个开始。
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主导的三年番禺行动,刚刚走过一周年。
对广汽来说,更深层的内部变革,仍然要坚持不懈。
03、重构:淬炼正在进行中
本次广州车展期间,广汽集团总经理閤先庆接受了大量媒体的采访。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閤先庆11月16日才获得正式任命。从9月份开始,广汽集团展开了新一届职业经理人的全球招聘,经过两个月严格的市场化遴选与组织考察,以閤先庆为代表的新一届高管团队正式成型。
而且,这种变化并不仅仅体现在高层。
目前广汽的中层干部层面,已经有30多个岗位完成了竞聘上岗,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新聘。
与此同时,广汽还全面推行“项目制”,构建“用户第一、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用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的话来说就是:激活了“造车的人”。
除了人事和组织机构的调整之外,广汽在产品开发层面也动作频频。
在国内高端制造领域,华为以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以及IPMS营销服务流程体系著称,而广汽在与华为合作的过程中,也把这两大流程引入了整个产品开发流程,把经营的视角从产品转向用户。
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文化重构与流程优化,对任何一个巨型厂商来说都非常困难。但对广汽来说,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如果以结果为导向,那么广汽的内部变革可以说是卓有成效。
到目前为止,广汽的业务效率提升约50%,新车开发周期从26个月缩短至18-21个月,市场反应速度提升6倍以上,研发成本则降低了超过10%。
内部重构,在很多时候比销量和技术更重要;没有内部重构,外部的行动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广汽的内部重构像是一场艰难的内功修炼,它不会停止,效果也将逐一显现。
04、目标:再造一个新广汽
2024年广汽启动三年“番禺行动”时,曾经提出了一个量化的目标: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占集团总销量的60%以上,挑战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从而再造一个新广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汽已经有十足的信心去实现这个目标;但还是那句老话: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值得一提的是,广汽这样的大型厂商,与主打小快灵的新势力有着截然不同的生存逻辑。除了我们目前熟悉的广汽旗下新能源车型之外,广汽还有两个明显的增长点。
一是合资业务。
本次广州车展期间,广汽本田带来新款雅阁与奥德赛,设计与性能均有提升.
广汽丰田则带来铂智7,搭载鸿蒙座舱、激光雷达、双腔空悬等豪华配置;换代威兰达则引入主流电车上普遍采用的域控架构,同时还有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这里边,不排除广汽的牵线搭桥以及反向的技术赋能。
从这些车型的表现来看,广汽合资业务有望迎来较大幅度的增长,从而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弹药。要知道,按照广汽的规划,2025年研发经费将突破百亿,这显然需要合资业务提供稳健的支持。
广汽接下来的另一个增长点,则是海外市场。
数据显示,1-10月份,广汽自主品牌出口量同比增长36%,覆盖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超过570个网点,同时还有5座海外工厂以及7个海外中转仓库,全球性的生产与销售服务网络初步建成。
中国市场是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高地,广汽自主新能源车型在国内影响力快速提升,在海外市场也越来越顺,预计将会在2027年实现50万辆的出口目标。
再造一个新广汽,这并不容易,不过广汽看上去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从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广汽现在的强势表现,是一次非常典型的“后来居上”。
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在高速发展中,苦练内功,与优化外部行动相结合,广汽终将会打一个漂亮的反击战。
结束语
历届的广州车展,广汽集团都是“主场作战”,这一次亦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只不过,2025年广州车展上的广汽集团,呈现出了传统巨头在行业变局中系统性转型新样貌。
并且,这场变革并非零敲碎打,而是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生态的全面重构。
技术层面,星灵架构、星源增程、夸克电驱与全固态电池产线的落地,构建起从架构到终端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层面,昊铂A800、埃安i60等车型精准对接用户需求,200人规模的用户洞察部让研发从“技术驱动”转向“需求导向”;
服务与生态层面,广汽打通了渠道下沉、OTA 升级与跨界协同的脉络,启境品牌的合作模式更探索出车企与科技公司的深度融合路径。
更值得关注的是广汽的内部淬炼。高层换血、中层竞聘与项目制推行,搭配IPD等流程体系的引入,让这家巨型车企的决策效率显著提升,新车开发周期缩短、研发成本降低,为外部变革筑牢根基。
我之前讲过,电智化时代,传统车企集团的转型不在于单点技术的炫技,而在于体系能力的重构。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这种“内外兼修”的变革路径,既保留了巨头的制造、渠道优势,又注入了新势力的灵活与创新。合作磨合、海外本土化等是摆在面前的挑战,但打破路径依赖、激活组织活力是每一家传统车企在百年变局中实现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
广汽这艘巨轮,已经加满了燃料、调好了航向,正在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