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一则关于C7驾照的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社会各界尤其是中老年群体的高度关注。该信息并非官方发布的正规政策,而是一场经过刻意炒作的谣言,其传播范围之广、迷惑性之强,导致大量公众产生误解,给相关部门带来不小的咨询压力。
这场炒作的核心阵地集中在短视频平台,传播主体呈现鲜明的行业特征 —— 以驾校机构视频号和四轮低速电动车行业营销号为主力。这些账号深谙中老年群体对老头乐合法上路的焦虑,用言之凿凿的表述构建政策落地的假象。
某驾校视频号在作品中直言:C7驾照大家听说过吗?其实就是给老头乐量身定做的!2025年底上海、广州、成都已经开始试点考试系统,2026年初全面推广,年底前部分地区开老头乐必须持证上路。
视频搭配着老年人驾驶老头乐的画面,配上“终于合法了”的字幕,短时间内获得上万点赞。
更具迷惑性的是,部分自媒体还凭空编造了详尽的考试流程,精准击中老年人对电脑操作的畏惧心理。
有视频号博主绘声绘色地讲解:C7驾照考试特别简单,科目一不用考电脑,直接口试,估计就是问黄灯闪烁应不应该走、红灯亮时能不能右转弯这种常识题。科目二、三就考几个基础项目,科目四更简单,听堂安全课就行。这种定制化的细节设计,让不少老年观众误以为政策已板上钉钉,纷纷在评论区询问在哪报名、多大年龄能考。
这些言论均宣称信息源自乘联会最新通知,却从未标注官方文件来源,仅通过重复试点城市、推广时间等关键信息强化真实性。
随着谣言持续发酵,多地相关部门和行业机构迅速介入,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明确回应,澄清事实真相。
上海、广州、成都三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均公开表示,从未接到C7驾照试点的相关通知,现行机动车驾照体系仅包含C1至C6车型,不存在C7驾照这一类别,也没有针对老头乐的专属驾照规划。
针对大量公众咨询,各地交管部门还通过电话回复、线下咨询窗口解答等方式,反复告知谣言不实,引导公众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政策信息。
乘联会作为谣言源头的相关机构,也进行了专门澄清。乘联会负责人明确表示,网络传播的C7驾照相关内容是对2024年一项行业倡议的严重歪曲,该倡议从未提及C7驾照,也与老头乐无关,核心是针对合规的正规微型新能源车提出的可行性探讨,并非即将实施的官方政策。
此外,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将C7驾照试点列为典型谣言,多地交管部门联合社区、老年大学等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向中老年群体普及驾照体系相关知识,减少谣言带来的后续影响。
C7驾照谣言的起始,源于2024年乘联会提出的一项行业倡议。当时乘联会负责人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建议为4米以下、速度较低、智能化水平较高的正规微型新能源车设立专属驾照,降低中老年群体考证门槛。这一仅作为可行性探讨的行业建议,在传播过程中被逐步歪曲。
首先,部分自媒体将倡议中的“正规微型新能源车”替换为“老头乐”,同时凭空创造出C7驾照这一代号,将其定义为老头乐专属驾照。
传播主体精准锁定中老年群体,利用其对老头乐合法上路的需求和对复杂考试的抵触心理,通过短视频平台的驾校账号、行业营销号发布相关内容,搭配贴合的画面和煽动性字幕吸引关注。很快,这类内容获得大量点赞、转发,进而扩散到各类自媒体文章中,形成全网传播态势。
随着虚假信息的广泛传播,大量中老年人信以为真,纷纷向当地车管所、驾校咨询报名事宜,进一步提升了谣言的曝光度。部分账号为追求流量,持续重复或细化虚假信息,导致谣言不断发酵,最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官方介入辟谣。
这场C7驾照谣言能够迅速蔓延,本质上是老头乐管理的政策空白,戳中了老百姓尤其是中老年群体的出行痛点。
全国范围内,老头乐的保有量十分庞大,这类车辆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恰好满足了部分中老年人日常买菜、接送孩子,以及乡镇地区短途出行的核心需求。但长期以来,老头乐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其是否属于机动车的核心争议也一直没有明确答案。
各地的执法标准更是参差不齐:大城市为规避安全隐患,大多明令禁止老头乐上路;而在乡镇地区,因民生需求迫切,管理相对宽松。这种矛盾让老头乐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始终处于灰色地带,老百姓买了车却不知道能否合法上路,上路又担心被查处,陷入两难境地。
对很多中老年人来说,考常规驾照面临电脑操作、复杂实操等门槛,难度较大;而正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又超出了他们的预算,老头乐几乎成了唯一的出行选择。在合法出行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明确回应的情况下,当C7驾照这种看似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虚假信息出现时,大家才会轻易相信 —— 这背后不是老百姓缺乏判断力,而是对合规、便捷出行的迫切渴望。
谣言可以被辟谣,但老百姓的出行困境不会随之消失。
大家真正需要的,不是自媒体臆造的虚假政策,而是一套清晰、合理的管理规范,既明确哪些车辆符合安全标准可以合法上路,也为有需求的群体提供可落地的考证、上牌路径,让大家的短途出行既安全又安心。
上一篇:驾照翻译去哪里办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