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转型。在乘用车市场步入存量竞争的同时,商用车作为支撑实体经济的“血脉”,正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中国贸促会曾经给出过鲜明的观点:商用车联通制造、基建、物流和消费,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循环效率。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2025年前10个月,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达64.9万辆,同比激增60.2%,渗透率连续两个月站稳30%,标志着行业已从政策驱动全面转向市场驱动。
在商用车内部,大VAN车型凭借“多场景适配、高运营效率”的核心优势,成为新能源转型中的“黄金细分赛道”——2025年1-9月新能源大VAN累计销量达10.1万辆,同比暴涨176.7%,单月销量占新能源VAN车市场的52.1%,稳占半壁江山。
这一爆发式增长背后,是城镇化深化、消费升级与物流业态革新的多重共振,也预示着大VAN市场将成为车企角逐的核心战场。
大VAN市场:城镇化与电动化催生新机遇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让城市物流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生鲜即时配送、社区团购、家居建材入户等场景的爆发式增长,使得具备灵活装载能力的大VAN车型成为城配核心载体,国内物流车市场中VAN车型占比已近60%。
商用车行业专家任诗发分析指出,轻客正从传统运输工具向移动商业空间进化,新兴业态催生的多元应用需求,推动大VAN市场持续扩容。
但相较于欧盟98%的市场渗透率,国内大VAN市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尤其是在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下,这一蓝海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政策端的新能源路权倾斜与市场端的低运营成本诉求形成共振,推动新能源大VAN成为行业增长核心引擎。中国商用车新能源化和智能化已完成“从0到1”的突破,正处于“从1到N”的规模化、全球化爆发前夜。从市场结构看,新能源大VAN呈现明显的头部聚集特征,2025年前9月前五强车企合计市场份额达71.4%,前十强更是高达93.8%,但头部企业间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一格局既说明市场已形成一定竞争壁垒,也预示着具备核心技术与生态优势的企业将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
竞品短板:单一产品思维难抵全场景需求
当前新能源大VAN市场虽竞品林立,但多数玩家仍陷入“单点性能比拼”的同质化困局,这与行业发展趋势严重脱节。行业的未来不在于简单追求从油到电的动力替换,而在于构建全场景协同的生态圈。远程超级VAN、长安V919等产品多聚焦续航或空间等单一指标,未能形成全场景覆盖能力,恰好暴露了传统车企的“产品思维局限”。
在实际运营中,这些产品的短板尤为突出:空间利用率低、装卸不便导致运营效率受限,续航虚标、快充效率低加剧用户里程焦虑,而最核心的短板在于“重产品、轻服务”——仅作为“运输工具”存在,缺乏对用户从创业起步到持续盈利的全链路支持。
当前用户诉求已从“有车可用”升级为“用车创富”,个体创业者需要“改装+货源”的起步支持,车队需要“数字管理+批量维保”的效率方案,但传统产品完全无法覆盖这些复合型需求。
从核心配置对比来看,远程超级VAN、长安V919的车辆长度均不足5米,前排仅能容纳2人,CLTC续航最长不超过320km,电池质保仅为8年/40万公里,与用户“多装、快跑、省成本”的核心诉求存在明显差距。更关键的是,这些竞品缺乏对应的生态支持,用户购车后仍需自行解决货源、运维等问题,创富效率大打折扣,这也为新玩家破局留下了广阔空间。
大通解法:“科技+生态”双轮驱动用户价值升级
在行业转型的关键节点,大通以11月广州车展品牌焕新为契机,正式向大VAN市场发力,其推出的“科技+生态”解决方案,恰好回应了行业对“全场景创富服务”的迫切需求。
业内普遍认为,商用车市场已从“增量扩张”彻底转向“存量博弈”,2025年成为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大决战”的元年,仅靠单一产品性能已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全链路服务能力正成为打动用户的关键。大通此次品牌焕新以“引领新能源商用车进入用户价值时代”为导向,从技术架构、产品矩阵到创富生态、服务体系完成全维度升级,深刻诠释了“用户型企业”的核心内涵,也契合了行业从“以车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广州车展,上汽商用车还与宁德时代深化了战略合作。双方合作的宁德天行电池搭载于大拿V1L,带来同级最长的8年80万公里质保与 CLTC 535km续航。
大拿V1L的硬核实力源于鸿图超级商用电动架构的深度赋能,这一架构的技术突破恰好击中了行业痛点。新能源赛道将纵深升级,新技术、新模式将重构产业格局,核心技术突破是企业立足的根本。
鸿图架构以8项行业首创、9大同级唯一的技术优势,实现了空间、续航、效率的全面突破:8.9方超大容积、70%得仓率远超同级,1.43吨额定载重优于同级30%,配合270°对开尾门与超低地板设计,让装卸效率提升50%,完美解决城配场景“多拉快装”的核心需求;CLTC至高535km的真实续航,搭配30分钟快充至80%的补能效率,再加上电池液冷液热智能管理技术,即便在零下15度环境下,续航折损率仍优于同级12.8%,彻底破解了新能源商用车的续航焦虑。
此外,5.75米同级最小转弯半径、1.96米低顶设计,以及120kW/240N·m的六合一电驱系统,让车辆兼具灵活性与动力性,完美适配城市复杂路况,这也体现了商用车智能化“从辅助驾驶普及向场景化适配深化”的行业趋势。
如果说鸿图架构是“硬实力”,那么铃驹生态则是大通破解用户创富痛点的“软实力”,更是对行业“生态共建”趋势的率先践行。作为行业唯一的全链路创富生态,铃驹生态通过“0门槛租车”“数字化管车”“专属货源对接”三大核心服务,实现了从“卖车”到“帮用户赚钱”的转型,这与中集车辆提出的“构建EVRT生态圈”理念不谋而合,印证了行业竞争已从产品层面升级至生态层面。
上一篇:肆拾玖坊张传宗要“搞”新能源!
下一篇:标致车免拆治理烧机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