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电影测评了很多,暑期档的剧咱也别错过。
最近有一部剧挺热。
连续多天登顶央视收视冠军,官媒发博力挺。
部分观众盛赞,这才是今年最该爆的剧。
但另一边,评论区五星一星打架。
一度出现了「异常情况」提醒。
主演迪丽热巴的演技被审判。
剧集质量也出现了两极化的评价。
鱼叔搜了搜各平台的观众反馈,发现也是说啥的都有。
好奇心上来了,咱们干脆来亲自瞅瞅——
《利剑·玫瑰》
这部剧的题材比较特殊:打拐。
剧情以37起真实拐卖案件为素材改编,被称为国内近二十年第一部打拐题材剧。
迪丽热巴饰演的邓妍,是空降打拐办的主任。
随着她的就职,打拐办小分队深入配合。
新旧案件勾连,一条人口拐卖网络浮出水面。
那么,这部剧到底咋样?
鱼叔觉得,科普意义大于剧集质量。
值得说的一点,是剧中呈现了许多拐卖骗术以作警示。
比如,人口拐卖有妇女和儿童渠道之分。
拐卖妇女的人贩子惯会利用女性处境、善良特性来行骗。
像是用看似无辜的小朋友求你把她送回家,实则暗处蹲着拿迷药的同伙。
看似憨厚的哥哥,求你帮他妹妹买卫生巾。
事后感谢递给你一瓶水,喝了便失去知觉。
以及,各种市面上的招工信息,哪怕是认识的人介绍,到地方也都有去无回......
儿童拐卖的手段同样五花八门。
有的人贩子能渗透到家政行业。
剧中有一个寻子多年的律师,就是被一位 「金牌保姆」拐走了儿子。
这些都能提醒到观众,人贩子不仅不会带着恶人脸谱,反而有可能是一些看上去弱小可怜的人。
他们擅长利用人性的善良骗取信任,让人防不胜防。
不过除此之外,剧集的人物塑造和剧情发展都差点儿意思。
女主角邓妍,开挂感很强。
她此前是政秘科科长,如今空降打拐办,上场就能带飞全队。
剧中的设定是,她因儿时好友 被拐而执念打拐。
但这个背景,只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物动机。
对于她个人能力和性格的塑造,却没有什么有效的剧情。
开篇有段邓妍出场的重头戏,本该是人物形象建立的关键。
可惜,没整好。
邓妍走在路上,被一个小女孩求助。
若要展示她的谨慎机敏,可以让邓妍有所怀疑。
但她没有任何设防的表现,一路甩着刘海就答应送人回家。
路经无人暗巷,她一样毫无察觉。
结果下一秒就被拐走。
这真不是演戏,而是邓妍真的被拐了。
如果不是打拐办恰好当晚布控抓人,邓妍的命运难以想象。
结果,就这样的角色,第二天就空降成了打拐办主任,在接下来的办案过程中,宛如神兵天降。
很多个案件难点,因为她对细节的不放过才能迅速突破。
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副科长,都对其十分钦佩。
这说得通吗?
难道是生活里难防,但专业推理在行?
也没有。
主线案件,是邓妍的儿时好友然然多年前的被拐案。
邓妍入职打拐办接手一个又一个案件,查出盘根错节的犯罪人员关系。
随着人贩子一个个落网,当年拐走然然的男人势必会露面。
然然的下落,也成了剧集最大的悬念。
但作为打拐办主任,邓妍几次推理案件靠的都是「感觉」。
没有什么专业的分析,关键时刻只来一句「我觉得不对」。
那鱼叔也觉得,这样演有点不对。
毕竟,这让案件发展和打拐过程的呈现都有逻辑偷懒的嫌疑。
有的情节,更是依赖巧合才能勉强过关。
比如人贩子要给邓妍打针,刚好被打断,才让她得以短暂逃脱。
整体看下来,这部剧让人感到十分可惜。
选题明明很好,打拐的故事很容易戳中观众们的亲情痛点。
但质量却很一般,不仅破案逻辑的展现不够清晰严密,对人物的刻画也缺乏复杂与深度。
除了让人感到一种浓浓的普法任务和宣传属性,并没有太多值得一说的内容。
而开头提到的「一星五星大战」,也不完全是因为剧情。
所谓的「异常情况」,其实就是这部剧又卷入了饭圈大战。
是的。
现在饭圈的战场早已超出古偶,来到了所谓的「正剧」。
想想看,这样的大战也不是头一回了。
去年《追风者》掀起的白玉兰大战,鱼叔还历历在目。
这两年,但凡有流量演员出演正剧,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类似的饭圈基操。
包括但不限于,对家恶评、互相举报、撕番位、围攻剧方......
为什么这一切竟轮到了「正剧」?
还要归因于内娱的一个说法:
「流量演员靠正剧转型」
随着一批明星年纪增长,形象气质已经不再适配或满足于偶像剧。
出演「正剧」,被视为一种转型证明和必要尝试。
近几年,也确实有不少大众眼里的流量明星扎堆出演所谓的「正剧作品」。
连流量大户85花们,也都纷纷交出「正剧」转型答卷。
迪丽热巴自然也不例外。
她出演的《利剑·玫瑰》《公诉》都被视为其转型尝试。
于是流量一来,纷争随至。
这股转型风,不仅让粉圈形成了「正剧咖」与「偶像咖」的鄙视链。
还让剧集评论区变成了熟悉的撕叉战场。
问题来了,吵得这么凶,可「靠正剧转型」真的行得通吗?
首先,到底什么样的剧算正剧呢?
实不相瞒,内娱本没有这个剧种。
粉丝多了,就造出来了。
它好像没有什么固定的定义。
官方出品、央视播出、高分作品导演把持......似乎都是正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饭圈提及的正剧,似乎更多是为了在内容上区别于偶像剧的恋爱剧情,而以更严肃深度内容为主的剧集。
历史、谍战、探案、年代.....没啥题材限制。
所谓的「靠正剧转型」,也就是让演员遇到更专业的团队与更好的角色,完成演技上的提升。
但,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逻辑。
正剧不是演技培训班,也不是升咖电梯。
演技不过关,演什么剧都没用。
不信可以罗列一下,内娱有几个流量演员,靠正剧「飞升」成功的?
绝大多数,不仅会短板暴露得更严重,还会带来剧集质量降级、撕番争议等负面新闻。
事实上,迪丽热巴在《利剑·玫瑰》中的演技也面临相似的问题。
在冲突性强、需要更细腻眼神表现的桥段里,她的表演完全撑不起复杂的层次。
而且偶像剧出来的演员,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的坏毛病,不是喜欢挤眉瞪眼,就是有「多动症」。
就像这部剧里的迪丽热巴,说话时习惯不停点头,很有一种刻意的架势感。
说到底,转型要转的不是剧,而是表演能力。
完成升咖靠的不是粉丝的虚荣心,而是观众的认可度。
比起打星,最值得为之战斗的是作品本身。
剧作和表演如果不过关,流量再多也是无谓。
而在今天这个社媒发达的时代,我相信,优秀的作品绝对不会缺少关注。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后点个「赞」和「推荐」吧。
助理编辑: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