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嘉益、陈好领衔主演的家庭剧《欢乐家长群2》于2025年9月开播。
电视剧开播都要做剧情切片宣传,但在《欢乐家长群2》某个切片里,很多网友却齐刷刷打出了“郭麒麟”三个字,已知郭麒麟并未出演《欢乐家长群2》,他的名字之所以出现在这里,还是和剧情有关。
这段切片剧情是一家四口的早餐,大儿子刘果宁怯生生站在桌前问爸爸:您好,我能吃饭了吗?
当张嘉益饰演的父亲同意后,刘果宁又小心翼翼鞠躬说了声“谢谢”才敢坐下吃饭。
饭桌上,父亲对小女儿刘果宝那叫一个百般呵护,毫不吝啬各种夸奖,丝毫不顾及旁边大儿子怎么看。
父亲转过头又对大儿子横眉冷对,明显看出来态度不同,这让大儿子感到非常郁闷。
正是因为父亲在对待大儿子和小女儿之间的态度明显不同,导致刘果宁怀疑自己是不是亲生的,甚至还把问题抛给了母亲,闹出了一场误会。
就在这段切片的评论区,有不少网友纷纷打出郭麒麟的名字,还有的网友甚至艾特了郭德纲,有些网友则直接点破:这是演的郭麒麟在家里的日常。
那么问题来了,《欢乐家长群2》是不是在暗喻郭麒麟的家庭呢?
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网友们想多了。
虽然饰演刘果宁的小演员确实长得像郭麒麟小时候的样子,但《欢乐家长群2》的这段剧情还不能算是暗喻。
一方面,父亲宠溺小女儿同时严厉对待大儿子,这样的事情在不少家庭里很常见,尤其是一些家庭还存在“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教育理念。
另一方面,《欢乐家长群2》也有剧情铺垫,大儿子刘果宁的学习成绩不好还贪玩,小女儿刘果宝本身很可爱还特别招人喜欢,作为父亲在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上有所区别也是人之常情。
说白了,如何处理二胎家庭两个孩子的平衡,本来就是一个很多父母都会感到头疼的事情,《欢乐家长群2》只是将二胎家庭的一个日常稍微夸张了一些罢了,并不能算是暗喻郭麒麟的家庭。
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么多网友都在弹幕区和评论区提郭麒麟呢?除了小演员长得有点像郭麒麟之外,估计这也和近期一些现象有关。
就在《欢乐家长群2》开播前一个月,郭麒麟主演的电影《脱缰者也》上映,该片剪辑了很多有关父子关系的切片进行宣传,郭麒麟自然是重点。
要命的是,《脱缰者也》在切片里特意突出了郭麒麟饰演的角色和父亲之间的关系,甚至还提出了“我的父亲爱不爱我”这样的问题,直接让评论区炸锅,纷纷把目标指向了郭德纲和郭麒麟。
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脱缰者也》剧组极大概率就是想利用郭麒麟本身的话题炒作流量带动热度,试图吸引网友们观看电影,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达到了部分目标。
既然《脱缰者也》的切片宣传也算是成功吸引了流量(可惜票房还是很惨),那当然也不排除《欢乐家长群2》“借鉴”了一下同行的经验,稍微做几个二胎家庭的日常切片,一下子就把流量带起来了,连相声圈的网友都吸引了。
如果说《脱缰者也》只是在切片里炒作了一下郭麒麟的家庭关系,那短剧《堂前尽孝》则干脆就是直接融梗了。
《堂前尽孝》的剧情设计一看就有“猫腻”,家族企业名字叫“鹤云堂”,父亲和前妻生的大儿子小名叫“大林”,从小和奶奶长大,父亲和现任妻子生以及二儿子“林云轩”住在一起,更牛的是,他们家居然还有一个女儿。
大林长大后被父亲接到身边,但他在家里却受到后妈和弟弟妹妹的欺凌,忍不住大闹生日宴,倾诉了自己的种种委屈,他在家里连个房间都没有。
后妈和弟弟妹妹为了争夺财产经常构陷大林,导致双方关系极度紧张,而后妈则在剧中动不动就用下跪来挽回局面。
也不用再多介绍了,估计只要是熟悉相声圈的网友都能看出来,《堂前尽孝》这剧情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
如果把时间线再往前推,你会发现除了影视剧之外,网文界早就搞出过很多类似题材小说,比如《德云少主?不当也罢》和《德云少班主?抱歉,不干了》之类。
也就是说,光是郭麒麟家庭这件事,就产生了不少娱乐商品,从小说到短剧再到影视剧,也不知道郭麒麟应该感到高兴还是悲哀。
可能有网友会问,郭麒麟和他的家庭被娱乐界反复消费,这是郭德纲的责任吗?这父子俩是不是太冤了?
笔者认为,在这件事上郭德纲也冤也不冤。
说郭德纲冤,那是因为郭德纲他们家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郭德纲是再婚家庭,两任妻子各有一个儿子,这种现象别说在现代很常见,就算在古代也不稀罕,最经典的大概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刘表他们家(不是《三国志》),关于继承权的问题和厚此薄彼的问题在这种家庭里几乎就是日常。
说郭德纲不冤,那是因为郭德纲炒作父子关系次数太多了。
别说社会上,就算是娱乐圈,和郭德纲拥有相似家庭情况的人都不算少,为什么网友们不关注其他明星偏偏关注郭德纲和郭麒麟呢?
还不是因为郭德纲之前炒作太猛了,又是给儿子写公开信,又是在采访中多次宣传自己的教育心得,尤其是所谓“打压式教育”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更糟糕的是,郭麒麟辍学就像曹云金退赛一样成了说不清的问题,这加剧了网友们的争议,再加上郭德纲还曾多次强调要把德云社法人代表给郭麒麟,这更让舆论变得无法收拾。
当外界对郭德纲郭麒麟的关系产生质疑之后,郭德纲依然没有放弃炒作,不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直播间里多次挑起郭麒麟的话题,比如“没有毛巾没有牙刷”和“继承权”,由此引发多次热搜。
应该说,郭德纲的各种炒作确实让他和郭麒麟都得到了流量,但在炒作过程中遗留的一些争议话题则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反噬作用,估计这种作用还会继续。
如何掌握炒作火候,这不仅是郭德纲的问题,也是娱乐圈的问题。
上一篇:仇恨转移10:邱老大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