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营心在汉,名留青史人留台。
在《沉默的荣耀》中,吴石是潜伏台湾的红色战士,是隐蔽战线上的传奇英雄。在淮海大决战、占领总统府的重大战役背后,都有吴石的影子。
在福州解放之前,包藏祸心的蒋介石擢升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吴石为“国防部”参谋次长。对于老蒋的提拔,所有人都能看出他的阴谋。因此,原国军中将、地下党员吴仲禧就曾劝吴石就地起义、回归组织。
不过,进入“国防部”、加冕副总长,就意味着有机会接触到更核心的机密。吴石不愿错过这天赐的良机,所以,他不畏艰险、毅然赴台,开启了隐蔽战线上的新传奇。
只是,天不遂人愿。吴石抵达台湾之后,面临的却是天崩的开局。
早在福州时,因318师起义、防御工事暂停等原因,他就被保密局的人盯上;撤回台北后,吴石更是面临着“国防部”和毛人凤的双重考验。雪上加霜的是,地下交通员张灏的意外牺牲,险些让吴石当场暴露,也让他沦为断了线的风筝。
同志牺牲、组织失联,而国民党还在磨刀霍霍。吴石迫切需要与组织重新建立联系,但是,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难题。作为我党在台的地下电台台长和交通员,张灏同志身份特殊、又有掩护,因此,他的暴露意味着组织内部出现了叛徒。
在张灏牺牲前,与他联系的只有两个人——发报员刘慷福和译电员谢仲豪。因此,内鬼就在两人之中。
吴石本就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他既不认识两个人,更不了解他们的底细,一旦贸然与他们建立联系,分分钟就可能将自己暴露在保密局的视线之内。
于是,吴石就设计了一出下饵钓鱼、引蛇出洞的大戏。吴石十分清楚,根据我党的纪律,发报员与译电员之间,均是与交通员张灏单线联系,两人之间并不相识。
因此,吴石就为两人量身定做了一个计划——以他们各自的名义,约对方私下会面。一旦违反纪律、欣然赴约,这就等于亮明了内鬼的身份、贴出了叛徒的标签。
乍一看,吴石的计划天衣无缝,但细思过后却存在漏洞——万一叛徒识破了他的妙计,苟在家里、决不外出,吴石抓内鬼的计划就会破产。
何况,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即使对方上当、主动赴约,吴石这一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自杀式打法,简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毕竟,我在明、敌在暗,在不知道对方底牌的情况下,主动明牌开局,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牌桌上的高手。
不过,吴石虽然不认识叛徒,但却了解保密局的行事逻辑。此时的保密局,几万人的编制,但能能够领到全额工资的不过十数人。因此,抓共谍、领奖金就是保密局基层人员最好的赚钱方式。
保密局上下立功心切、渴望奖金,这就让吴石这样明牌开局、直钩钓鱼的战术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
对于保密局的谷组长、余队长而言,吴石的计划是无解的阳谋。保密局想要抓共谍,就必定要赴约,但是赴约就会暴露内鬼的身份。于是,谷组长们无意间就掉入了陷阱、误入了怪圈。
如果不愿暴露内鬼身份,那就不能上门接头设埋伏;但是不上门接头,就永远无法顺藤摸瓜抓共谍。吴石的计划,让谷组长们陷入了进退失据、横竖没招的尴尬境地。
明明知道有共谍却不能抓,明明知道要奖金却不能领,世上最让人抓心挠肝、欲罢不能的就是这样的极致诱惑。吴石长期潜伏、久在国军,自然明白谷组长们的痛点和命门。
于是,他大大方方地设局做套、堂堂正正地打窝钓鱼,坐等着保密局的蠢货们主动咬钩。毕竟,对于谷组长而言,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必输。
事实上,在吴石祭出这套直球打法后,谷组长们将计就计、见招拆招,当机立断给出了答案。按照他们的理解,只要远远地跟随叛徒刘慷福,就能暗中观察、趁机抓捕。谁的脸上都不会写出特务两个字,全程尾随、保持距离就是最好的应对策略。
不巧的是,余队长在围堵张灏的过程中受伤,他深一脚、浅一脚的瘸腿,就是他特务身份的最好标签。保密局还没有抓到共谍,却率先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从古到今,阴谋并不可怕,阳谋才是无解。
姜太公的经验告诉我们,钓鱼用直钩,妥妥的阳谋。
上一篇:王阳俞灏明也救不了《围猎》,爆是爆了,但观众的弃剧理由一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