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沉默的荣耀》大结局,我辗转难眠!
吴石、聂曦、朱枫、陈宝仓几位烈士的事迹,让人泪目不已。
当吴石将军承认自己是东海,被捕入狱的时候,夫人带着桃酥去看他,此时的他已经被打坏了一只眼睛。
因为桃酥被保密局的人一一捏碎,夫人失声痛哭。
她说要不跟周总长说一下,下次再来的时候不要全捏碎,哪怕只留一个完整的也好。
吴石将军却微笑的宽慰夫人说,恐怕没有下次了。
他眼神之间的决绝、淡定,令人为之动容。
还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
吴石被捕后,小蒋代替老蒋劝降他,说只要他发布与我方的决裂声明,就依然可以高官得做、骏马得骑。
可吴石将军是怎么说的?
“其实蒋先生心里想的,可能和我想的不一样,因为至今你们,很多人心里都想不明白,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做。”
“或者你们不敢想明白,因为蒋先生的党国,人人心中有自己,大多心中有派系,少数心中有党国,唯独,无人心中有人民。”
振聋发聩!
该说不说,《沉默的荣耀》电视剧拍得好,演员演的更好。
其中,饰演吴石将军的于和伟,用演技再一次让观众折服。
那么有朋友就会问了,《沉默的荣耀》大结局了,我特别喜欢于和伟,那他还有没有新剧要上?
这是自然。
下面,我就将给大家介绍3部,由于和伟主演的大剧,堪称部部都是精品。
第一、《国家行动》。
对的,你没有看错,这部积压了已经快十年的超级大剧,就快要上了。
根据权威博主爆料,38集扫黑反腐大剧《国家行动》,将于12月下旬,登上湖南卫视的黄金档,芒果TV将同步跟播。
我想说,终于要来了。
先聊一下故事。
绵阳1.10大案四年未破,贺延龄带领侦破组赴滨江秘密侦查。
在1.10大案凶手归案的假象下,贺延龄做出结论:绵阳有一个非同一般的黑社会犯罪集团组织,无恶不作,刘唐为其首犯,其罗织的庞大关系网无处不在,充当其保护伞。
中央领导及公安部领导为之震惊,指示政法机关全力以赴,排除一切阻力,打掉这个涉黑团伙,对于保护伞不管其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必须遵纪守法。
中央政法委迅即从全国调兵遣将,成立以贺延龄为首的专案组对黑社会犯罪集团和其保护伞展开攻坚战。
刘唐不惜一切手段逃避打击,谋害证人和知情者,将滨江公安局副局长徐望东等拉下水充当其帮凶,并利用强大关系网向侦破组施压。
贺延龄及专案组顶住压力和威胁,与犯罪集团斗智斗勇,针锋相对,抱着为神圣使命甘愿牺牲一切的精神,终将该黑社会组织一网打尽。
高群书导演的这一力作,除了题材吸引人之外,演员阵容方面,即使较之《人民的名义》,也丝毫不逊色。
演员阵容中,除了于和伟之外,主演个个都是大咖,像什么张译、黄志忠、何平、陈宝国、王志文等等。
别的不说,就冲着阵容、题材,《国家行动》怎么能让人拒绝?
第二、《惊变》。
同样是谍战大剧,原本我以为《惊变》要在《沉默的荣耀》之前上线,结果却被后者抢了先。
该剧是一部根据多个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系列谍战连续剧,围绕两个隐蔽战线的代表性事件展开。
《惊变》单元讲述1931年顾顺章叛变,潜伏在徐恩曾身边任机要秘书的我党情报员钱壮飞在48小时内及时传递情报,李克农、胡底等人紧急应对,“龙潭三杰”在各自战斗岗位上紧密配合,保卫党中央的 惊险故事。
《绝命护送》单元讲述1934年蒋介石秘密召开庐山军事会议,部署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会议结束后,德安专区司令部里我党多名联络员紧急应对,项与年历尽艰辛、千里潜行,将国民党的军事部署计划送至瑞金红军司令部,促使党中央做出突围转移的决定。
中央红军提前踏上长征之旅,保存了有生力量。
由故事简介我们可以看到,《惊变》和《沉默的荣耀》一样,都是根据真实历史人物改编。
而在演员方面,于和伟、辛柏青、富大龙、曹炳琨、曹磊等实力派担纲主演。
于和伟将钱壮飞的双面人设演绎得十分到位,微表情控制精准;富大龙把徐恩曾演成 “温柔一刀”,形象生动;辛柏青饰演的李克农也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三、《伟大的长征》。
该剧由于和伟、曹磊、张桐、王劲松、李乃文、郭广平、成泰燊等一众实力派演员主演。
于和伟在剧中饰演毛泽东,为了贴合角色,他特意瘦了十几斤,那脸颊凹陷、下颌线锋利的模样,简直就是从历史照片中走出来的一样。
而且他的演技更是一绝,眼神里全是戏,从他的眼神中就能感受到毛泽东的忧思、果决以及在困境中的坚定。
曹磊饰演的周恩来,以胡子拉碴的沧桑造型与坚定眼神,演绎出了长征中的领袖担当。
王劲松再度饰演蒋介石,精准刻画其“攘外安内”政策下的复杂心态。
还有黄晓明为 “彝海结盟” 戏份苦练彝族口音,万茜、史彭元等演员诠释的普通红军战士,都让这部剧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这部剧以 1934 年至 1936 年 10 月为背景,以中央红军长征为主线,全景展示了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陕北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南方游击队等多路红军的长征历程。
从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到飞夺泸定桥等重大战役,都将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
它跳出了传统革命剧的叙事窠臼,不再只是聚焦于领袖人物的运筹帷幄,还展现了普通红军战士的故事,比如过雪山时互相传递的半块青稞饼、沼泽中托举战友的手臂等细节,让我们看到了长征中每一个普通人的坚守,让二万五千里征途从历史符号变为了可感可知的生命史诗。
剧组在场景、服装、道具等方面的用心程度简直令人惊叹。
为了拍好遵义会议这场关键戏,剧组拿着当年的老照片和建筑图纸,一砖一瓦复刻出了会址全貌,墙上的标语用的是当年的墨汁配方,桌上的搪瓷杯找老工匠定制,连墙角的裂缝角度都和史料记载分毫不差。
战士们的绑腿布必须“左压右”缠绕,这是翻遍《红军长征日记》才找到的规范,发现错漏后连夜返工三千套服装。
还有那美制 M-209 密码机都是 3D 打印的,服装染料按 1931 年色号调,新衣还会做出 “穿旧” 的褪色效果。
这哪里是在拍戏,简直就是在还原历史博物馆啊!
剧中还有一个独特的设计,就是有一条“当代青年重走长征路”的副线。
张晚意饰演的记者一开始抱着无人机直播赚流量,但是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他逐渐读懂了那段苦难的历史。
这个副线的设置成为了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纽带,让年轻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也让我们看到了长征精神在当代的延续。
该剧正在拍摄中,相信很快就会和观众们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