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众惯用温情叙事的职场剧里,《新闻女王》系列像个异类。
近几年,内地职场剧从“悬浮”“偶像化”转向对现实的勾画,但无论是将视角对准职场女性与母职的矛盾、职场新人成长,还是对职场感情的刻画,最终基调都流向温情叙事。
《新闻女王》系列则展现了一个纯粹的、遵循丛林生存法则的职场。在职场关系中,它摒弃了“职场闺蜜”和“暖心上司”设定,构建了完全功利性、工具化的关系,上下级类似“君主与臣子”,同事之间是赤裸裸的利用或联盟。在野心被坦然承认的斗兽场里,角色道德观念落地到灰度,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与加害者的一体两面。在对女性的刻画中,避开了性别差异带来的“受害者叙事”,将女性塑造为完全的规则内的搏杀者,最终呈现出一种“全员向上争的冷峻”。

这种深度现实主义、全员务实争取利益的风格,实际是港剧精神的“进阶结果”。它源于香港黄金时代草根通过努力白手起家的“狮子山精神”,如《创世纪》《笑看风云》呈现的奋斗叙事,以及当时以塑造专业职业偶像为基调的职场剧;后经历了合拍期职场剧港味尽失的迷茫期;直至近年回归,在保留奋斗内核基础上,叙事由“奋斗即可成功”转向不可变规则内的职场权力博弈与灰度人性塑造。
“新港剧精神”关照了当下“阶层固化”的时代困境,给出了职场剧与现实对话的另类思路:剧集给予观众的安慰,除了人际或性别层面的情感按摩,还可以是既定规则内的生存指南。
全员向上争的冷峻
在习惯了母职焦虑、爱情成长与闺蜜矛盾“标配三件套”的职场剧语境中,《新闻女王》系列少见地把叙事视角完全对准职场本身的逻辑和规则。
你要写职场,就不能只写工位与会议,而要写透工作的流程、权力的结构、行业的生态。比如《新闻女王》开篇即用一场巴士翻车事件,一气呵成地呈现了从事故现场、选题会、采访拍摄、写稿到直播连线的完整新闻流水线。具象的工作流程构建了完整可信的职场环境,基于这套流程,公司内部金字塔式的权力架构得以落地,每个层级的工作职责和权力范围变得具象化。


《新闻女王2》将叙事的场域拓展到行业生态,呈现传统媒体、网媒、官方机构三方的博弈,呼应了现实世界中新闻行业的真实生态。同时,引发博弈的因素如选题、报道时效、流量等,均可在工作流程中找到对应环节,这让所有竞争不再是“为斗而斗”的空中楼阁,而是观众可感知、可理解的“贴身肉搏”。
在人物关系上,《新闻女王》系列摒弃了温情的调和,角色之间是高度工具化、功利性的联盟。例如《新闻女王2》中,古肇华空降后,与佐治、张家研形成三方对立局面,佐治拉拢古肇华失败后,转身寻求与张家研合作,挤走古肇华。人物间的联盟、背叛、忠诚,都是基于利益交换,呈现出残酷又真实的生存逻辑。

在动态博弈的关系网中,角色的道德感不再受传统善恶、仁义观念的限制,而是处于灰色地带。古肇华在不触犯法律基础上奉行精致利己主义,张家妍将理想让位于现实博弈,佐治为权斗救人,却意外死亡成为英雄。剧中人设并非单纯黑与白,而是在平衡谋生、权力与道德中寻找各自的生存哲学。
而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新闻女王》系列实现了真正的“去性别化”。无论是情感关系还是职场交锋,女性同样可以是主导者与规则驾驭者。性别不再是需要被关照的特质,野心、能力与选择才是定义角色的根本。
无论是对职场生态、规则的深入刻画,还是人性灰度的真实呈现,《新闻女王》都体现出一种冷峻的现实主义风格。正如剧中台词“换工作只是换监狱”“打工只是进闸和进笼子的区别”所揭示的清醒认知。但这种深度现实主义叙事之下,《新闻女王》呈现出的,不是颓丧及困于固定框架的无力感,而是一种“认清生活真相,依然投身竞争”的强悍。

这种残酷现实下向上竞争的韧性,是港剧最初的精神底色。
“新港剧”的成型
“港剧职业图鉴”“tvb自古不产傻白甜”“港剧全员上班批”“港剧教我们认清现实”……这些短视频上爆火的港剧标签,共同勾勒出港剧独特的精神气质。《新闻女王》系列并非横空出世,而是这一精神谱系演进至今的典型代表。
上世纪70年代前后,香港经济腾飞,大量内地移民聚集于狮子山脚下。他们奋苦打拼,逐渐融入本地草根社会,其中不少人白手起家,实现命运转折。1973年,实况剧《狮子山下》播出,记录香港草根阶层的奋斗生存哲学,并衍生出“狮子山精神”。

“狮子山精神”代表的奋斗、逆袭被写进港剧的基因。如《创世纪》就是讲述草根和落魄中产,白手起家,创立商业帝国的故事。从70年代到千禧年前后,类似母题的剧层出不穷,如《大时代》《笑看风云》《家变》《天地豪情》等,底层平民实现阶层跨越成为故事的驱动力。角色在逆袭过程中,与贫困、竞争对手乃至整个大环境作斗争,构成了天然的戏剧冲突。这种小人物在时代浪潮中拼命向上爬的生命力,构成了港剧的精神内核。

同期的职场剧中,“狮子山精神”的叙事场域从市井转向行业办公场所,如律政、警匪、餐饮、医疗等,奋斗形式从“搏生存”变成了通过“搏专业”去“揾食”,但务实奋斗的内核不变。他们不回避笑贫不笑娼的现实,如《男亲女爱》中余天乐吐槽“粗盐都比尊严贵”。在直面残酷现实基础上,以高度写实的行业刻画,展现角色通过极致专业能力获取生存尊严。同时,人物的魅力也不来自“傻白甜”或“恋爱脑”,而在于“专业的人做好专业的事” 的酷感。

不过,这一阶段的职场剧更倾向于塑造“职场偶像”,主角往往代表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尽管人物有普通人的小缺点,但没有灰色地带的道德瑕疵。叙事情节中亲情、爱情与职场友情交织,如《壹号皇庭》中,主角会常与好友聚会倾诉等,温情元素占据情感主线。
2000年以后,韩流、美剧崛起,迅速抢占港剧在东南亚的基本盘。与此同时,港剧自身陷入创作固化,演员、编剧纷纷北上,行业持续萎缩。而内地经济腾飞,对TVB而言,进军内地变成了“生存的必选项”。至此,港剧进入合拍期。
合拍模式主要包括香港演员出演内地题材,或内地平台出资,TVB承制两种模式。但两者都是内地资方作为主导方,深度介入创作。这时期的港剧为迎合内地市场,创作逐渐失焦。失去了原本犀利的社会观察,职场剧沦为“职业背景恋爱剧”。
如《冲上云霄2》,虽延续航空题材,但叙事重心已从专业成长滑向多角恋曲,男主角Captain Cool的魅力,更多来自情场而非职场。而《法外风云》中“法庭泼粪”这类荒诞情节,更是创作迷失的极端体现,为追求强冲突,不惜牺牲职业剧的逻辑与尊严。

随之崩塌的,是港剧赖以立足的奋斗信条。如《冲上云霄2》中资深飞机师唐亦风。从第一部满怀热忱的学员,变成在系统内处处受挫的“老师兄”,个体的专业坚持,在僵化的体制面前显得无力而悲情。草根逆袭的乐观主义,让位于对现实结构的疲惫与妥协。
2020年前后,TVB逐渐在合拍中找回话语权,港剧也从“迎合别人”转向“做回自己”。“新港剧”延承了传统港剧对现实去魅的表达风格,以及人物务实奋斗的生存哲学,同时在叙事焦点、角色塑造和主题方面转向深度现实主义。
在叙事视角上,港剧从过去“奋斗就能成功”的励志传奇,转向更贴近当下社会的“在系统规则内如何生存和博弈”的现实寓言。如《新闻女王》不拍普通记者的成长,而聚焦新闻主播间的权力厮杀。在角色塑造上,从“老好人”转变为在谋生、欲望、道德间挣扎的“灰度强者”。类型方面追求极致化,如《金宵大厦》的奇幻悬疑、《香港爱情故事》的写实爱情,《新闻女王》系列的职场竞争,叙事线垂直,不再追求合家欢。
新港剧的内核,关照了年轻人普遍面临职场内卷、阶层固化等困境,探讨在一个规则既定、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个体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求得生存、尊严乃至破局。这更贴近当下普遍的生存焦虑,也更具现实张力。
内地职场剧的“悬浮”问题
新港剧的成型,是创作者与观众在题材、叙事视角、价值取向、叙事节奏等角度的双向选择。《新闻女王》系列在短剧冲击下的热播,正是这种默契的胜利,也为陷入范式疲劳的内地职场剧,提供了一些破局方向。
近几年,内地职场剧正在从“披着职场外衣的恋爱剧”转向现实主义,叙事内核从恋爱主场转向事业主场,比如《理想之城》中,苏筱的成长是绝对主线,《平凡的荣耀》聚焦职场新人的生存战。并大胆触及职场性别歧视、996、大厂优化等社会议题。

但社交平台上,内地职场剧依然撕不掉“悬浮”标签,关键或许在于对现实灰度的呈现。
首先是事件的灰度。如内地医疗行业职场剧中,不乏关于器械不合格或医生收红包,随后通过主角斗争,铲除害群之马的剧情设定。这类剧情矛盾本质上是将问题系统问题归于个别“坏人或蠢人”,当他们被解决,系统恢复完美。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白色强人2》中,郭晋安为医院上市融资推行医改方案与唐明坚持医疗普惠的对立。这种理念与系统利益的冲突,没有正确答案,却往往更能映射现实的灰度。
其二是人性灰度的呈现。传统叙事中,反派制造罪恶,拼命隐瞒,主角团队顶住压力立刻揭发,强化道德秩序的套路已经并不罕见。新港剧《星空下的仁医》讲述了,多年前一场手术意外,导致好友兼同事的职业生涯被毁。主角们在不同阶段选择了沉默或部分坦白,每个人都在良知、友情、前途间痛苦挣扎,没有轻松的道德答案。通过传统道德与现实利益的冲突,展现人性的复杂。

看似真实与真实的区别在于,影视剧是追求镜像式的真实,还原生活细节,还是剥离琐碎日常后,直击行业规则与人性本质。
此外,《新闻女王》系列能冲出短剧包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接近两集一案的叙事节奏,如同设置了一个个无法抗拒的“下一步”钩子,让观众在专业博弈和人性较量中,获得一种连续高频的快感。
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地职场剧就必须完全借鉴港剧的逻辑与精神。一方面,内地职场有更复杂的生态逻辑,现实的多重观念决定了职场情绪多种表达方向。另一方面,观众依然需要慢节奏叙事带来的情感拉扯及氛围感。不过,新港剧的广受认可,依然为内地职场剧从悬浮到落地带来了更多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