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瑞士日内瓦经贸会谈后,双方都宣布将关税税率后撤115%,引发市场超级乐观情绪:股市上涨、订单增多、运费飙升。但在“大撤步”的背后,还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那就是美国对华关税仍然很高。
谈判是好的,达成贸易协议也是好的,但在铺天盖地的乐观情绪背后,还有我们不容忽视的真相。
例如,即使是在达成协议之后,美国对华实际关税,仍然高达40%;而在部分半导体领域,甚至高达70%,而在可见的未来,这些仍然可能成为双方博弈的中心议题。
在5月10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之前,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明确预期,即持续紧张的两国经贸关系即将迎来缓和,而双方也会通过互相降低关税打破超过100%关税局面。
而实际情况,的确是比预期的要更好。
根据5月12日公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来看,美国不仅撤回了4月2日之后实施的多轮累计91%的报复性关税,还将4月2日设定的34%对等关税中的24%暂停执行90天,这也导致实际生效的对等关税暂时降至10%。
而我国,对美加征关税也从34%下调至10%,同样暂停24%的关税措施,这意味着在未来90天内的关税缓冲期间,两国关税水平被大幅拉低。
但如果我们仔细测算就会发现,实际美国对华关税仍然较高。
第一部分就是基准层面保留10%的对等关税,而争议层面则延续了芬太尼问题为由加征的20%关税,这就使得特朗普第二任期上任后,对华关税新增了30%。
但问题还在于,这仅仅只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加征的关税。
如果算上特朗普第一任期对华加征的关税税率,结果还会不同;当时的特朗普依据301条款一共加征了四轮关税,前三轮为25%,第四轮则是7.5%,但重点在于,这不是针对所有商品。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2020年初美国对华平均加权关税税率为19.3%,但伴随着我国对美出口占比下降以及出口商品类调整,到了2024年底,加权平均关税只有10.7%。
换言之,按照彼得森研究所的测算,截至2024年底,美国对华平均加权关税税率为10.7%,而叠加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加征的30%关税,目前美国对华关税大致为40.7%。
按照投行高盛的测算,如果再综合各类调整及半导体行业的关税豁免,美国对华实际有效关税税率为39%。
39%当然是很低的关税税率了,尤其是和此前美国对华加征的145%关税比起来;但我们要知道,只要关税还没有生效,那么一切都是“纸老虎”。
而这39%的关税不一样,到今天其实已经开始实施了,而这个关税税率,对一些制造业的商品而言,成本仍然非常高。
39%的关税,这也是特朗普第一任期从未达到的高关税水平,更是美国历史上对华从未达到的高关税水平,按照高盛的预测,美国对华39%的关税税率,将拖累美国经济增速减少接近1%。
而在非关税领域,也并不是那么安全。
我国暂停或取消了4月出台的7类中重稀土出口管制,但继续维持今年2月实施的关键矿物出口限制,以及2024年12月针对两用物项的管制措施。
这说明双方的问题乃至争议,还依然存在。
而美国的小额关税,也没有完全豁免。
此前,美国针对小额包裹关税高达120%;在5月12日的中美联合声明之后,变成了54%,而按价值或按件征收也改成了50美元/件。
这当然不会影响双方的大宗商品贸易,但显然会增加双方跨境电商等细分领域的成本。
从结果来看,可以说双方都非常克制,也非常理性。
尽管39%的关税较高,但足以让贸易基本回归一个正常状态,唯一不同的是,出口商和进口商可能会共同去分担关税带来的成本影响,但双方整体的商业活动,都能够一定程度恢复。
这就是克制,这就是理性。
除了以上这些,美国对华关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是被单独施加关税的,它就是芯片。
从结果来看,日内瓦的谈判并没有显著下调美国对华芯片关税。
此前,特朗普就已经豁免了半导体、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加征的对等关税。但是,2025年2月至3月,美国以芬太尼问题对我国加征了20%的关税,叠加自2025年1月开始美国对华半导体征收的50%关税,这也导致目前美国对华半导体征收的关税达到了70%。
由此可见,美国在半导体尤其是芯片领域,对我国的围追堵截,是愈来愈强的。
2018年,美国从我国进口的半导体芯片价值38.8亿美元,占美国半导体芯片进口额的10.33%;到了2024年,已经降至20.9亿美元,份额则降至4.49%。
因此,从实际影响来看,这70%的关税税率从我国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背后却可以反映出美国的战略意图,那就是试图通过关税来遏制我国芯片的发展。
过去我国芯片输美,虽然没有技术优势,但在低端芯片上,有着极强的成本优势,依靠着这一点,我国完全可以复制汽车行业的成功,先制造低端芯片,然后慢慢制造高端芯片。
但在70%的关税影响之下,芯片输美已经非常困难,而英特尔、三星这样的企业,也开始在国外建厂,这就导致我国缺乏类似的技术渠道和制造经验累积,尤其是在高端芯片方面。
美国此举,可谓是围追堵截。
但和拜登的围追堵截比起来,特朗普显然更执着于他的贸易平衡和贸易赤字。
因此,目前美国高端芯片的出口禁令正在松动。
1月13日,当时的拜登即将卸任,发布了一份《人工智能扩散规则》,限制部分高算力的先进GPU的出口,限制范围从过去的个别实体或国家,直接扩大到了全球,这意味着不论出口到哪个国家,都需要获得美国的许可。
按照这份规则,拜登将全球划分为第一层级的17个国家,他们可以无限制获得AI芯片;第二层级有120个国家,需要遵守芯片数量上限;而第三层级则将包括我国、俄和伊朗等列为禁区,完全禁止进口这些高端芯片。
按照规则,这份协议原本会在5月15日正式生效,但就在中美在瑞士日内瓦谈判的第二天,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工业与安全局的副部长就表示,已经指示该部门不要执行《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因为这会扼杀美国的创新,还会给企业增加繁重的负担,还可能破坏美国和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
从这一点来看,特朗普显然是对高端芯片出口做了松动。
该部门还公告称,准备着手废除这一规则,并发布新的替代规则。
无独有偶,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今年3月的一次公开场合也表示,希望将美国芯片出口管制纳入双边贸易协议。
这意味着,对特朗普而言,只要能够做生意,“凡事都好说”。
对我们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
除此之外,这一次中美在瑞士日内瓦的谈判,我国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开始有越来越多国家对美贸易态度强硬。
其中日本就展现出了强硬姿态;在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当天,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不能接受在不包含汽车领域的情况下和美国达成协议,也不会为了汽车而牺牲农业,以扩大进口美国大米作为谈判筹码。
与此同时,欧盟也对美国采取了更强硬的回应。
而印度,同样也在中美联合声明发布数小时后,印度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向世贸争端解决机构提交文件,拟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以此回应美国。
印度强调,这一反制措施旨在通过贸易调整,平衡美方造成的经济损失。
而这也是印度首次提出反制美关税的举措。
总的来说,这一次中美贸易协议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也为全球其他国家开了一个好头;尽管目前一些商品仍然面临美国较高关税,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仍然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继续磋商。
想必在“川建国”的指导下,美国也会更多放弃自己的利益,转而让我国达成更多利益。
无他,因为这就是“川建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