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黄金价格持续走高,“金包银”首饰凭借价格优势成为纯金首饰的替代选择。不过,不法分子却盯上了这种首饰,衍生出新型的抵押骗局。
在江苏无锡经营典当行的刘先生,觉得自己最近运气特别好,似乎是遇上了“财神爷”。前段时间,店里来了一位姓张的顾客,他自称 “结婚急用钱”,带来了一只金手镯上门抵押,开口就要2万。
法官 尹 昳:张某反复强调一个月后他会将手镯赎回,不希望金店将该手镯剪掉或者熔断。考虑到是抵押物,金店只是进行了常规的光谱仪检测,就按照当时的黄金市场价格向被告人张某支付了21000余元。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刘先生按照规矩称重、火烧验金,黄金表面毫无变色。可仅仅一个月后,当刘先生准备将手镯转卖时,剪开手镯一看,里面竟然是银子,价值两万块的黄金手镯瞬间缩水成了五千。
这绝不是犯罪分子临时起意的偶发作案,而是有计划、有目的一步步布下的陷阱。这骗子也不是单兵作战,而是一个8人的诈骗团伙。他们有作案工具、甚至还有诈骗套路的剧本。
法官 尹昳:诈骗团伙添加了售卖金包银首饰的聊天群,在聊天群内生产商介绍其所生产的优质金包银饰品每克100余元。这种金包银饰品既能过火,也能通过专业的仪谱检测,普通人通过肉眼是没有办法识别,听到这番说辞,被告人张某就起了歪心思。他随即联系了王某等人。两人一拍即合,制定了分工方案。
犯罪分子是瞄准了典当行 “火烧检测” 的漏洞。“金包银”首饰可以通过“过火”和光谱仪的检测,只有剪断才能识破不是纯金的。
由于是抵押物,一般工作人员常规操作只会用仪器作检测,不会将手镯剪开或熔掉。团伙成员怕骗局露馅,还会特别交代典当行“这是祖传老金,剪开就不值钱了”,特意强调一个月后就会来赎回,以这样的话术骗过典当行,也为团伙诈骗行为留足了时间。
用“金包银”伪装术瞒天过海,这个犯罪团伙在短短3个多月时间,就疯狂作案十多起,涉案金额二十多万元。
公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至常州、宜兴等地金店,以金包银手镯、手链冒充纯金首饰,采用抵押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本院认为,被告人张某等人,其行为均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第25条第一款之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于这样的新骗局
可得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