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公子
归根结底,欧洲在面对美国的关税战时,并没有选择向美国妥协,然而在此之前,欧盟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因此中国对欧盟的反制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合理反应。
在七月初,中国开始对从欧洲进口的部分白兰地施加反倾销税,税率在27.7%到34.9%之间,执行期长达五年之久。不过,如果欧盟的企业能够按照价格承诺进行调整,那么这笔税款就可以免除。根据商务部的调查结果,欧盟的白兰地产品确实存在倾销的情况,给中国的国内产业造成了威胁,因此,中国不得不采取了这项措施。
接着在七月六日,中国又对来自欧盟的医疗器械出台反制措施。此举是因为欧盟于六月二十日发布了《国际采购工具》,限制了中国企业在欧盟500万欧元以上的医疗器械采购中参与,且要求中国产品在项目中的占比不得超过50%。对此,中国迅速作出回应,决定不允许欧盟企业参与4500万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项目,以及对非欧盟企业提出了相应的限制,确保其使用的医疗器械中,来自欧盟的产品占比同样不能超过合同总金额的50%。
在七月十六日,中欧双方达成了一项共识,决定全面解除彼此之间交往中的限制措施,其中包括取消对某些欧洲议会议员如彼蒂科菲尔的制裁。这本是一个有利于修复两方关系的积极信号,但出乎意料的是,欧盟在沉默了三天后于七月十八日,在第18轮对俄罗斯的制裁中,将两家中国金融机构列入了制裁名单,这令中方感到非常不满。
同样在七月十八日,欧盟在对俄制裁的同时,还把部分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一并列入了制裁清单。到了七月二十一日,商务部发言人毫不留情地表达了强烈反对,指出欧盟以“莫须有”的理由进行制裁,违背了国际法,并且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这样的行为严重干扰了中欧的经贸及金融合作,表明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
就在七月二十一日,商务部还透露中欧电动汽车的价格承诺磋商已接近最终阶段,虽然仍需双方共同努力。欧方提出可以探索新的技术路径,而中方则表示将从法律和技术的角度来评估其可行性。双方都要求工作组加快协商,争取找到一个符合各自法律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解决方案。
同一天,中国外交部突然宣布,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两天后,即七月二十四日抵达北京,进行为期三天的密集会谈。这是中欧建交50年来,首次出现两位“主席联袂访华”的特殊安排,且距离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的最后期限(七月三十一日)仅剩下十天时间。
特朗普政府近期施行的“对等关税”政策,已对欧盟的经济产生了重大打击。中国在过去的十二年里持续成为欧盟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预计到2024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7858亿美元,日均超过21.5亿美元。
在欧盟的新兴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每十辆车中就有三辆搭载中国制造的电池,宁德时代正在匈牙利建设的欧洲最大电池工厂即将正式投产。
欧盟的60%的太阳能组件以及45%的锂电池都依赖于中国的供应链,这一“大陆间的互补模式”——“中国制造,欧洲设计”,正在逐步重构全球产业的格局。
从战略布局来看,欧洲多国领导人一直在倡导“战略自主”,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倡的“欧洲战略自主”,德国则在推动军工独立化,荷兰针对半导体出口规则的调整,再次表明欧洲不再希望成为美国的“附庸”。在面临来自美国的关税压力时,欧盟更需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而中国无疑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
回顾2018年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对华贸易战,欧盟当时选择了观望甚至部分配合;而如今面对更加严厉的关税措施,欧洲终于意识到,在这个被地缘政治撕扯的时代,仅有与中国携手,才能共护全球化最后的一丝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