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手握五份“胜利诏书”的那一刻,他的态度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美国的关税一夜之间不断攀升,对超过一百个国家采取了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特朗普宣告的对等关税,从最初的15%猛然提升至50%,这让欧盟预计的忧虑变成了现实。
就在特朗普白宫接待菲律宾总统的当天,美国在24小时内依次发布了三份关税协议,宣布与菲律宾、印尼和日本达成了经济和贸易合作的协议。正如预想不到的情节,三国在极大让步后,获得了10%至20%的关税调整。可以说,这一成果是在不损害中国利益的情况下,美国给予的税收优惠,至此,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的国家数量也提升到五个,特朗普对此无疑感到自满。
特朗普看到自己的强硬措施开始见效,立即对其他一百多个国家展开了强攻,趁着即将召开的中欧峰会,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近日特朗普明确表示,美国将对全球大部分国家征收15%至50%的关税,而区分对待的原因在于与某些国家关系不佳,表现乖顺的国家则享受15%的低税率,反之,难以合作的国家则面临高达50%的关税压力。
这一政策与特朗普之前关于对150国统一征税10%或15%的表态截然相反。他甚至公开点名欧盟,暗指只要欧洲愿意妥协,全面开放市场,便能享受较低的关税优惠。相反,如果欧盟不愿意服软,那就要做好承担重税的准备。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读特朗普这突如其来的政策改变呢?首先,这一新关税政策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拥护我者繁荣,反对我者将遭致毁灭。美国最初的关税战并未如愿顺利推进,加上中国的强硬反击,特朗普不得不多次调整他对外加税的政策,实施的统一关税水平也相比之下较低。
然而,随着部分国家的妥协,屈服于美国的经济压力,特朗普感受到了一线希望,愈加得寸进尺,进一步助长了他的傲慢气焰。美国的新关税税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依附于与美国关系的亲疏,采取了分级征税的策略。与美国合作的国家如日本,因全面取消对美商品的限制并承诺5500亿美元投资,才得到15%的优惠税率。
而那些选择对抗的国家,其关税则高达50%,如欧盟及一些国家则被威胁将面临此高额度关税,特别是在汽车和钢铝等重要领域,这一行为实际上等同于向这些国家发出了最后通牒。
此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急剧转向,愈发严苛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尝到了甜头,并希望借此在更大范围内施压,而首要目标则是欧盟。特朗普选择在中欧峰会前夕发力,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通过提高关税制造出恐慌情绪,迫使欧盟在8月1日前作出让步;另一方面,也是意在分化欧盟的统一,从而增加政策的威慑力,以影响印度、韩国等其它国家的态度。
不过,这场局势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欧盟的一个试金石。如果欧盟能把握中欧峰会的机会,重塑与中国之间的互信与合作,那么这场危机自然能够迎刃而解。但若是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继续在此事上制造障碍,那么欧盟将难逃被美国主导的命运。
面对这样的局势,欧盟若密切关注并做好备战准备,一旦美欧谈判破裂,则会对美国采取30%的报复性关税。对此,特朗普可能并不会感到太大恐惧,真正令他担忧的是中欧之间的紧密合作。这场关税战,每一步的谋划和变化,无疑决定了未来国际经济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