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宁电入湘”工程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是我国首条获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自6月29日凌晨圆满完成168小时试运行后,又经过一个多月输送最高功率达400万千瓦的电后,8月20日,宁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产送电。
“宁电入湘”架起空中电力绿色“高速路”
经过两年的建设,8月20日,±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电将正式向湖南输送,意味着来自塞上的绿电、清洁电将从这里汇集出发。
这里虽然是待电区,但是现场依然能听到啪啪的声音,工作人员介绍这就是特高压电输电的声音。从宁夏到湖南输电只需要0.005秒,通俗讲就是二百分之一秒,也就是说连一眨眼的时间都用不上,就可跨越上千公里直通湖南。
这条“电力高速路”是一条主要用来输送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风电和光伏电的特高压线路。这条“电力高速路”把西北和湖南紧紧相连。说得更直白点,就像一条看不见的高速公路,一端在宁夏中卫,另一端连接湖南衡阳。
宁夏一块板湖南两度电 “光”映塞上亮三湘
风能、太阳能在我国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宁夏通过在沙漠、戈壁、荒滩等地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不断助力能源绿色发展。大家印象中的沙漠是不是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现实中的沙漠并非都是如此。
在不远处的腾格里沙漠,可以看到风车在旋转,还有大片光伏板闪闪发亮,这就是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也是我国首批千万千瓦级“沙戈荒”能源大基地,是“宁电入湘”工程的重点配套项目,它就像给清洁能源开了条“绿色通道”。
“宁电入湘”的电是如何产生的?就是从这440余万块光伏板发出来的,如果按照每天为湖南输送400万度电,单算光伏相当于200万块光伏板产生的电量,简单说就是宁夏一块板湖南两度电。这里年发电量可以满足300万个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据介绍,从试运行开始,已累计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5亿度电,8月20日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电后就意味着每年可以为湖南输送超过360亿度的清洁电,其中超过一半是清洁电。
宁夏的“风光”变成了“真金白银”
对宁夏来说,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过去经常“发得出电,却难以输出去”。如今,通过这条特高压线路,把风能和光伏发电变成实际收益,同时也带动了新能源产业链。“宁电入湘”不仅是一条输电通道,更是一条“共赢之路”。它让西部丰富的风光“活”起来,也让中东部的用电更绿色,老百姓也能感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下次您开空调、吹风扇时,也许用的就是宁夏沙漠里的“绿电”。
特高压电跨越千里 衡阳换流站正式投产送电
“宁电入湘”工程起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换流站,这条能源通道还途经宁夏、甘肃、陕西、重庆、湖北、湖南六地,最终抵达湖南衡阳换流站。
红外热像仪视角下的“电力高速路”
“滋滋”的输电声代表了换流站已经带电运行,并投入使用。
在输送宁电的最后一座铁塔上撑起的两条线就是“电力高速路”。这是8月19日下午3时最热时段,工作人员用红外热像仪拍摄的画面。
紫红色勾勒出铁塔和线路的形状,测得电线的温度是36.6和37.1度,和衡阳户外的温度基本一致。但是,这是在特高压带电运行的状态,线路要通过5000安电流,还被太阳暴晒的情况下发生的。线路没有过热,温度和环境温度一致,这说明这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线路损耗是极小的。
1秒送1111度电 可供一家三口用3个半月
跨越1616公里的宁电到了湖南,怎么送到千家万户?首先是换流,这一排带有风扇运行的大家伙就是换流变压器,±800千伏的直流电通过阀厅、换流变压器组成的逆变回路,首先变为500千伏的交流电,通过绿色的厂房和2个50米高的构架接入湖南主电网。接下来,就会输送到像衡阳、郴州、永州等地方。
再接下来,根据电网分布和用电需求,进一步降为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之后,最后降为适合我们家用380伏或220伏,就可以进入千家万户。现在,正在运行的是±400千伏双极低端直流系统,就在眨眼的一秒钟,从宁夏就输送过来1111度电,按一家三口一个月300度左右的用电量,可供这家人用3个半月。下一步,等±800千伏双极高端直流系统运行后,1秒钟送来的电量就可供一家三口用7个多月。
向“外”发力 构建“两直两交”外电格局保供电
这些年,湖南电力一致面临能源禀赋不足、电力需求旺盛、保供压力大的局面。湖南积极向“外”发力,目前已形成荆潇线与潇江线两回特高压交流,分别与湖北和江西电网联络。2017年,投运祁韶直流工程实现了从甘肃酒泉输电,加上今天投运的中衡直流,目前湖南已经形成了“两直两交”的外电格局。除特高压通道外,湖南电网还通过葛岗线等3回500千伏线路与湖北电网联络。现在,外来电提供了湖南四分之一以上的电力,为湖南保电的有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我国特高压工程加快建设
“宁电入湘”工程是我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十四五”以来,我国的特高压工程正加快建设,有力推动了我国能源发展“向绿而行”。
2025年以来,陇电入鲁工程、疆电入渝工程,包括8月20日投产送电的宁电入湘工程相继投运。“十四五”以来,国家电网已经累计建成投产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超1.8万公里。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投运特高压工程41项,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3.5亿千瓦,较“十三五”末的2.7亿千瓦提升了30%。
记者梳理发现,以西南地区、沙戈荒地区等清洁能源基地为起点建设特高压工程,正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显著特点。如今,60%以上的特高压工程都从清洁能源基地出发。截至目前,我国投运的特高压工程中,接入的新能源规模已超过13亿千瓦。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超过3800亿元,共开工建设了19条特高压工程。如今,我国特高压工程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一周多。一张以西北、西南区域为送端,华北、华东、华中为受端,以特高压电网为主网架、区域间交直流混联的“西电东送”电网已成形。
来源:央视网
下一篇:美关税政策加剧德国经济复苏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