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福元医药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8月20日接待鹏华基金、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长城基金、建信基金等16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福元医药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5人,为董事长、总经理黄河,药物研究院创新中心总监王岩,财务负责人杨徐燕,董事会秘书张莉瑾,证券事务代表郑凯微。调研接待地点为公司会议室。
据了解,福元医药作为新和成控股集团旗下医药健康板块,践行“创富、均衡、永续”经营哲学。2025年上半年营收16.34亿元,净利润2.68亿元。公司坚持“临床急需、仿创结合”研发策略,仿制药打造多样化产品线,创新药聚焦小核酸药物等研发,还重视营销三大体系建设,已建立原料药+制剂全产业链,新生产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据了解,在 Q&A 环节,针对公司业绩上半年小幅下滑,原因是第十批集采复方α酮酸未中标,但多品种研发战略和营销优势降低了集采风险。公司已形成成熟研发团队培养模式,有专业知识产权团队构建专利壁垒,立项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积极探索肝外领域;会依据经营和项目进展规划研发投入;目前聚焦国内市场,对海外合作持开放态度 。
据了解,福元医药与参会投资人充分交流,严格按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 。
调研详情如下:
(一)公司简介:
一个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的背后,一定有好的效益,好效益的背后是好的产品,好的产品背后是好的技术,好的技术背后是人才,凝聚人才靠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北京福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新和成控股集团旗下的医药健康板块,实践着“创富、均衡、永续”的经营哲学。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8亿元。
公司坚持“临床急需、仿创结合”的研发策略。仿制药方面,以药物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首仿+快仿”的多品种战略,打造多样化的产品线,持续增强在已有优势的产品及治疗领域的投入,加强技术与产品的积累,形成仿制药的核心竞争力,做到高效、领先。上半年,在仿制药方面,有8个品种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获得3项临床批件,阿昔莫司原料药DMF转A,完成11个仿制药申报。
创新药方面,重点进行小核酸药物及核酸类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其中FY101注射液项目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公司联合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知名院校持续开展合作研发,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加速推进小核酸类和药物递送系统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公司高度重视并持续强化营销三大体系建设:在组织体系层面,不断提升人才管理质量和营销效率;在产品体系层面,深化产品策略落地,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客户体系层面,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强化与战略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拓展与百强连锁的合作版图,推行客户分级管理模式并制定差异化合作策略。
公司目前以北京通州、河北沧州、安徽宣城及浙江杭州4大生产基地,建立起原料药+制剂全产业链。另有漷县新生产基地建设,按计划目前进展顺利。
(二)Q&A环节
1、公司业绩上半年小幅下滑的原因?
回答:主要系第十批集采复方α酮酸未中标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公司在过去的集采中,也有出现过大产品未中标的情况,均未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得益于公司的多品种研发战略和营销优势。2024年,公司仿制药19个品种获得一致性评价,2025年上半年,仿制药8个品种获得一致性评价,多样化的产品线使公司拥有多个利润来源,降低了集采带来的风险。此外,公司针对不同产品类型,实施差异化销售策略,加速新上市产品的市场拓展。对于集采产品,密切跟踪政策动态,系统开展信息收集与研判,及时制定并落实针对性应对方案;对于非集采重点产品,通过持续强化市场推广与服务提升覆盖率。对于第十一批集采,公司也积极响应,后续进展可以关注公司相关公告。
2、请介绍一下贵公司研发团队及技术储备。
回答:公司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研发团队培养模式,针对不同人才的专业背景、工作能力和性格特点等有所侧重地进行培养。公司通过平台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等方式培育研发团队的创新能力,保持研发团队的稳定性,截至2024年底,公司研发人员415人。公司高度重视自身研发实力的提高,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拥有成熟的研发技术平台,包括化学合成技术平台、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平台、外用制剂技术平台、医疗器械氧疗技术平台,为公司产品研发与生产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公司联合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知名院校持续开展合作研发,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加速推进小核酸类和药物递送系统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3、国内如何构建专利壁垒?
回答:公司拥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团队,根据公司创新药项目进展和技术创新点,进行科学严密的专利布局,并完成较大数量的专利申请,以实现对公司技术创新的全方位保护。
4、核酸药物立项思路?靶点和适应症选择的依据?
回答:公司研发的立项主要是以市场价值为导向,聚焦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进行差异化立项,并切合公司管线及成熟的销售优势。
5、除了肝靶向,公司在肝外靶向目前的研发进展?布局了哪些方向?
回答:公司在积极探索肝外领域,主要还是针对临床适应症布局,可以持续关注。
6、公司怎么规划未来的研发投入,计划给创新药板块的研发预算有多少?是否会考虑研发投入影响利润?
回答:公司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均呈增长趋势,2024年度研发费用累计投入41,737.04万元,同比增加18.13%。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将根据公司经营和研发项目进展情况,持续做好资金规划,确保项目稳步推进。
7、公司目标市场是国内还是全球?现在有海外BD合作上的进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