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早盘,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呈现明显分化格局。主力合约整体表现为涨多跌少,其中黑色系品种表现尤为突出。
焦煤主力合约强势领涨,涨幅超过6%,成为当日涨幅最大的品种。焦炭紧随其后,涨幅超过4%。据悉,黑色系商品的强势上涨主要受到供应端收紧预期的支撑。部分主产区焦化企业因环保检查等因素出现限产情况,市场供应量有所减少。
能源化工板块同样表现活跃。燃料油价格上涨超过3%,显示出能源市场的相对强势。工业硅和玻璃期货也录得超过3%的涨幅,反映出工业原材料需求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农产品期货出现分化走势。红枣、尿素、花生等品种小幅下跌,显示农产品市场承压。这一现象与工业品的强势形成鲜明对比。
市场分析显示,当前焦化企业库存整体处于中低位水平。钢厂对焦炭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尽管钢厂利润微薄,但高炉开工率保持相对稳定。这种供需格局为焦炭价格提供了支撑。
从产业链角度观察,焦煤作为焦炭生产的主要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下游成本。当前焦化厂通过限产等方式试图维持产品价格,同时压制原料采购成本,形成了特殊的博弈格局。
进口方面,蒙古焦煤通关水平有所回升,但现货端口岸成交积极性出现下滑。国内焦煤供应恢复相对缓慢,个别煤矿因安全事故引发阶段性停产,进一步收紧了供应端。
需求端方面,焦钢企业即将面临限产压力,这可能对后续市场走势产生影响。钢厂采购策略趋于谨慎,多采用按需采购模式,避免大量囤货。
工业硅市场同样受到政策预期影响。光伏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工业硅价格提供了一定的上涨动力。市场对于"反内卷"政策的预期仍在持续发酵。
整体而言,当前商品期货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黑色系和能源化工品种表现强势,而农产品相对疲弱。这种分化反映了不同行业供需基本面的差异,以及政策预期对市场情绪的影响。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