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印度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被动境地之中。美国自8月27日对印度实施了强硬的打击,宣布将来自印度的对美出口商品全面加征50%的关税,这会直接冲击约482亿美元的对美出口额的底部收益。与此同时,美国明确反对印度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在原有25%的“对等关税”基础上再追加25个百分点,使对印度的惩罚性关税总额达到50%。印度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迅速抬升,进口份额从大约1%攀升至40%以上。美国对印度油气进口结构的突然变化表示强烈不满,认为印度正利用俄罗斯石油谋取暴利的行为需要被纠正。
如今看来,印度似乎自信过头。虽然美国视印度为重要的伙伴关系对象,关键时刻却突然翻脸,直接对印度征收惩罚性关税,且几乎不给谈判留有空间,令印度在短期内难以接受。媒体对美印关系的宣传常被描绘成“坚若磐石、近乎盟友”,但此番美国的举动让莫迪政府感到措手不及,显然不是一个“重要合作伙伴”应有的做法。在美国的眼中,印度似乎已经从伙伴变成了潜在的绊脚石,形象和定位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印度一直自诩拥有独特的地缘政治优势,因此在美国宣布发动关税战之初,原本还希望坐收渔翁之利,没想到却变成了待宰的羔羊。美国对印度征收50%关税的举措已经对印度造成了显著冲击。印度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组织的专家阿贾伊·斯里瓦斯塔瓦表示,这种强硬的打击会显著削弱印度在全球的地位,特别是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份额快速下降,随后带来更大规模的失业压力。由于关税提高到50%,美国进口商已大规模取消对印度商品的订单,这无疑直接削弱了印度经济的增长势头。
印度的经济一度试图与美国深度绑定,受美国持续的积极拉拢影响,印度对美方的合作前景抱有相当的幻想。就印度在美国市场的实际占比而言,这种设想显得过于乐观。在美国正式开启关税战时,印度几乎没有反击的机会,因为其自身产品在竞争力上仍显不足;关税上升至50%后,印度出口商几乎丧失了出口机会。此外,印度国内市场的条件也不利于对美国产品的快速替代,因美国产品在印度市场的需求并不旺盛,且美国如今也不再是工业品的主要出口国,这使得印度难以通过对美国产品的反制来缓解压力,局势呈现出明显的一边倒态势,美国处于压制性优势,印度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莫迪总理原本怀揣着宏伟的目标,希望借助美国的扶持,将印度打造为可以替代中国的制造业大国。然而现实却相当残酷:印度的经济确有增长,但制造业的突破并未如愿实现,当前尚难具备超越中国的坚实基础。在莫迪的雄心未泯之时,美国对印度发起的关税战无疑将使印度陷入更被动的境地,显然,单靠美国的帮助并不足以让印度走上独立自主的崛起之路。若想真正实现从“追随者”向“并驾齐驱者”的转变,印度还需要在内部改革、提高竞争力以及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方面下更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