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加财政收入、恢复制造业传统并应对东方大国崛起挑战,特朗普上台后,对全世界发动关税战,从4月2日起,发起名为“解放日”的关税行动,对各国加征关税税率从10%至50%不等,把全球贸易秩序搞得愁云惨淡、血雨腥风。
面对特朗普的贸易霸凌和极限施压,有的大国沉着应对、积极应战;有的中小国家在自救的同时,选择策略性退让;有的国家,则选择下跪服输,寻求特朗普的额外开恩。尽管都对特朗普的关税战极度不满,但大多数国家敢怒不敢言,面对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没有更多的反抗底气和能力。
就在这时,美国内部传来一声“轰隆”炮声,炮口针对的就是特朗普的关税战政策。
8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4的投票结果裁定,特朗普对各国加征关税乃“非法”。今年1月上台后,特朗普援引美国《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以此规避国会监管、直接以行政令的方式出台一系列加征关税措施。5月被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违法后,特朗普政府向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上诉。此次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属于维持原判。
初审、复审两度败诉,特朗普的关税战缺乏法律依据,这无异于对其关税战政策的釜底抽薪,是对其激进贸易政策的“沉重打击”。特朗普已表示将要上诉,并声称如果关税被移除,将会给美国带来彻底的“灾难”。当然,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的必定是“福音”,他们将为此欢呼雀跃。
一旦关税战政策最终被裁定“非法”,将意味着特朗普政府遭遇重大挫败,其不仅要将已经吃进嘴巴里的吐出来,退还违法收取的相关企业的税款,还将面临一系列政治上的负面影响,比如对特朗普政策团队专业能力的质疑,政府威信的受损,MAGA基本盘士气的打击,“危险的外交尴尬”,等等。
那么,在全世界都对特朗普关税战忍气吞声、无可奈何之际,美国的司法系统进行了监督、干预和纠错,是不是由此就能成为全世界的“救星”呢?对此不能过于乐观。
首先,美国法院不是世界“包青天”。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立、相互掣肘,但本质上都是维护美国利益。此次司法系统判定特朗普关税政策违法,是司法和行政的权力之争,是内部利益博弈的表现,但两者在“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对外目标上是一致的,因而这种博弈有限度、有底线,最终将以妥协告终。
其次,特朗普仍有翻盘机会。此次裁决,给予了45天的缓冲期,也就是直到10月14日才会生效,在此期间关税仍在生效。一方面,特朗普团队可以继续向美国最高法院上诉,前两次的裁决结果仍然存在被推翻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特朗普可以利用这45天的缓冲期,加紧向有关国家施压,在此之前达成有利于美国的关税协定。
再次,部分关税政策不受裁决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巡回上诉法院裁定违法的关税措施只是“大部分”,这就意味着,还有“小部分”是合法的。比如,特朗普对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国加征的钢铝关税,税率高达50%,因为援引的是其他规定,就不受此裁决影响。
第四,特朗普早有“B计划”应对。在绕开国会制定关税战政策之初,特朗普团队就评估过法律风险,正如美国商务部前官员威廉·赖因施所表示,特朗普团队一直在为这一裁决做准备,这样的结果也在其意料之中,若最终结果依然对其不利,其将会通过其他的法规保持关税的有效性。
所以,其他国家不要高兴得太早,或者,仅仅是空欢喜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