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召开前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丁刚在“丁刚看世界”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文章表示,中小国家的力量不是减弱了,而是上升了,只不过这种上升主要是靠它们的组合形成的。这是国际政治中一个值得长期观察的新现象。现将文章发布如下: (全文约21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天津上合峰会即将开幕,全世界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峰会的议题与特朗普的关税和安全/制裁政策无关,但峰会的背后显然又有着这些政策明显的影子。
这不是巧合,而是一种新的国际政治逻辑在起作用。
简单来说,特朗普正在用一种“奇特”的方式促进着多极化,这包括上合组织的凝聚。
在多极化时代,霸权的作用有时会是反向的。
本来想通过威胁让大家都听话,以维系一霸超强的体系,结果却让其他国家产生了防“霸”之心,转而协调关系,抱团取暖。
为什么会这样?
冷战结束后,很多在冷战时期“被划分”的国家解脱了两大集团的束缚,有了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
有些国家和地区仍然依赖于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但同时也看到仅仅靠美国是解决不了自身和本地区的安全,需要与周边加强协调。
尤其是在经济、贸易上,新兴经济体有了更多的选择,发展成为首要任务,而相互之间的信任也增加了。
上合组织就是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特朗普二次上任以来,挥舞起了关税大棒,对待盟友和对手都一视同仁地"薅羊毛",这就严重损害了对美国的信任。
很多亚洲国家还得靠美国来维护安全,所以他们不得不跟在美国后面“组团”。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却让他们看到,最终是要为这些安全的捆绑付出巨大代价的。
拿印度来说,美国几十年来都把印度当作制衡中国的重要棋子,双方在军事、情报方面合作密切。但特朗普上台后,对印度商品征收50%的高关税,还公开说印度经济"死了"。
这让印度政府很生气,很像是被美国耍了一把,作为战略伙伴,一点面子都不给。
这种做法也打破了国际政治的一个基本规则:安全合作和经济利益应该相互支撑,而不是相互矛盾。
当一个国家发现,与美国绑得越紧,在经济上被"割韭菜"割得越狠时,自然就会重新考虑这一关系的性价比。
这就是一些国际和区域组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类似组织的外部压力会转化为内部凝聚力的原因。
由此,我们看到了多极化世界出现的几个新现象。
在全球化时代,多极化成为趋势,霸权大国的单边行动可能产生复杂的连锁反应。有时候,你以为在削弱对手,实际上却在帮助他们团结起来。因为更多的国家,尤其是中小国家都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或者说是不得不携手应对选边站队的压力。
其次是“共同威胁”效应。当大家都面临来自同一个源头的压力时,自然就会与有共同压力的伙伴站在一起。美国的关税和安全/制裁政策,客观上为上合成员制造了这样的"共同麻烦",尤其是在经济贸易领域。
再次是“避险需求”。多极化的国际政治就像投资一样,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当美国政策变得"不可预测"时,各国自然要寻找备用选项。上合组织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既有经济合作,又有安全对话,还能在国际场合协调立场。
第四是中国的主动作为。与美国的反复无常、利益优先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一直都是一个可依赖、可预测的合作者,始终如一地推进区域合作。上合组织大多成员国和伙伴国已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预示着经济贸易的合作会成为上合组织未来的重要着力点。
上合成员国之间仍有不少矛盾,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世仇”。中印边界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之间还有未定边界,2021年曾爆发武装冲突。目前上合组织也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机制。
上合组织成员国仍缺乏统一行动的机制,更多的是交流协调,不是一个联盟。没有北约那样的集体防务条款,也没有欧盟那样的深度一体化机制。
当然,上合组织并不是为反美设计的。
在上合组织中,有的国家面临美国和西方制裁的压力比较大,比如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伊朗。有的像中国一样,面临所谓的“中等制裁”“,有的则没有太多压力,但也面临所谓的次级制裁的风险。部分国家受地缘政治压力被迫在美中之间寻找平衡。
由此产生了一个普遍的倾向,成员国需要借上合组织这个平台来对冲风险,这就给上合组织进一步推进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
这种趋势能持续多久?关键要上合内部的整合。
从制度化程度看,如果上合开始建立更多常设机制,推进本币结算,扩大经贸合作的规模,继续推动联合军演,进一步细化反恐的协调,加强在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合作,那就可以使成员国更广泛地受益,进而更积极推动上合的深化。
从外部情况看,特朗普的税收与安全/制裁政策还会延续,对不同上合成员会形成不同的冲击,这种差异化的冲击,客观上让上合组织内部形成了一种"各有所需、各取所求"的合作格局,外部压力会持续转化为内部凝聚力。
从更广泛的国际层面看,特朗普的税收与安全/制裁政策迫使很多国家划线站队,这种压力开始时确实形成了地缘政治的波涛冲击,但当其显露出常态化趋向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就不得寻找更多的避险路径,这反而推动了各种区域和伙伴合作的势头。中小国家的力量不是减弱了,而是上升了,只不过这种上升主要是靠它们的组合形成的。
这是国际政治中一个值得长期观察的新现象。
▼
▼
2025-08-30
2025-08-30
2025-08-29
2025-08-29
2025-08-28
2025-08-28
欢迎
加入人大重阳社群
为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让大家有更好的交流体验,人大重阳建立了“企业”“学术”两大社群,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人大重阳工作人员的微信(rdcy2013sph)备注姓名、单位、职务及想加入的群聊,审核通过后工作人员会将您拉入群内。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别忘了“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