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20:27绝对票差,中国主提的决议高票通过,美自取其辱,乌克兰态度令人汗颜
创始人
2025-09-07 09:56:02
0

上合组织的天津峰会不仅给成员国带来了丰硕的成果,还在联合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经过这场投票,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加强联合国与上合组织合作的决议草案,结果以120票赞成、27票反对的悬殊差距,令许多人瞠目结舌。

自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这个多边机制一直致力于促进区域稳定与发展。而此次天津峰会的成功召开,显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会议中,各国就如何加强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广泛讨论,提出的方案更是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作为一贯占据国际主导地位的美国,却对这一进程表现出浓重的不安。

美国在此次决议投票中的反对声浪,并不是偶然,而是其背后复杂利益关系的体现。美国对上合组织的敌意可追溯至决议草案形成的各个阶段;它的“反对票”不仅是在反对一项政策,更是在进行一场外交战。实际上,美国对此次表决的态度,可以看作是恐惧与不安的双重反映。正如历史教给我们的经验一样,当一个国家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时,它往往会采取极端的行为予以回应。

这次投票的意义非凡。美国的反对并未能阻挡中国及其他大多数国家的团结,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孤立。根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美国已对联合国涉及东盟、非盟等多个组织的决议草案投下反对票,其持续反对的势头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这种做法令人不解,难道美国真的相信,通过“否决票”的方式能够继续维持自身的霸权地位吗?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取得了胜利,但深入挖掘我们会发现,这不仅仅是发展的胜利,更是对单边主义的有力回击。联合国与上合组织的合作,或者说是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的一个缩影,标志着这些国家正在走向一个更加平等、合作的未来。许多国家近年逐渐意识到,唯有依靠团结才能增强集体实力,从而抵御外部的压力和影响。

这同时也呼应了全球政治格局的变迁。美国在此刻的失利,让人不禁想起22年前它国攻打伊拉克的那次事件。当年,在国际社会的声讨中,美国选择强行推动其政策,虽然最终得到了短期的利益,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长久的混乱与灾难。而如今,历史的轮回似乎又将重演:美国依旧保持着“强权即正义”的思维模式,却不知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反抗这样的逻辑。

回顾这次天津峰会的成果,不难发现,上合组织正在实实在在地为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可能性。中国等国家提出加强联合国与上合组织合作的决议,不仅是对多边主义的拥护,更是对联合国系统改善与发展的期望。对此,美国的抨击显得愈加无力,因为它无法改变大多数国家日益增长的合作需求。

与此同时,乌克兰的表态也值得注意。作为一个本身处于战火之中的国家,乌克兰竟然选择站在反对的一方,令人感到意外与困惑。难道乌克兰在面临困境时,还愿意迎合美国的立场,而非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以求生存与发展?这种选择不仅缺乏战略远见,也可能在未来成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绊脚石。

总而言之,这场表决不仅是一纸公文的通过,它更象征着国际秩序的转变与新力量的崛起。随着上合组织与联合国之间的深化合作,未来的国际格局必将趋向多元化与均衡化。美国如果继续固守单边主义的老路,恐怕只会越来越被世界所抛弃。而那些真正希望在和平与发展中前行的国家,将会是这场全球合作浪潮的赢家。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中国太保最新公告:建议发行港元... 中国太保(601601.SH)公告称,公司建议向专业投资者发售可转换债券,并根据美国证券法S规例仅在...
CEO详解纳斯达克“变革方向”... 纳斯达克正加速推进核心市场的深层变革。CEO Adena Friedman最新公开表态,纳斯达克将把...
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 9月10日,山东省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范福生受贿、滥用职权一案公开...
原创 以... 9月9日,以色列出人意料地对卡塔尔施行空袭,原本以为这只是中东冲突中的一次小插曲,却在瞬间揭开了更深...
美国50%关税加身,正在大扩产... 文 | 赶碳号科技 龙象共舞,这是最近的一个热词。中印必须团结在一起,特别是在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
关税降了,日本车企“松口气”但... 本报记者 马梦阳 “美国关税的削减让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金融业得以‘解脱’。”雅虎财经8日以此为题...
原创 美... 韩国总统李在明于8月24日至26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举行了气氛融洽的会谈...
原创 一...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向欧盟提出了一项引人瞩目的提议,对中印两国征收高达100%的关税,而这一要求被包...
原创 美... 不过,制裁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进口国,它们的能源需求巨大,且在全球能源...
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杨建华:现任基...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文|雪梅 在一般基民眼里,所谓中长期投资,也就3-5年。对于一款具体产品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