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 实习生 宋雨轩
在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版图中,轮胎行业一直竞争激烈。然而,一家仅成立二十余年的企业——赛轮集团(以下简称“赛轮”),却以持续的技术突破、全球布局与品牌升级,不仅成功跻身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417位,更跃居全球轮胎品牌价值前十,成为中国轮胎产业从“制造”迈向“智造”、从“本土”走向“全球”的杰出代表。
赛轮的成长路径,是一条以创新为引擎、以全球为舞台的“高速赛道”。其背后所体现的,正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企业精神——敢于挑战技术禁区、敢于布局全球市场、敢于重塑品牌价值。如今,在门槛高达270亿元的民企500强榜单中,赛轮不仅站稳了脚跟,更以“液体黄金”“彩边轮胎”等颠覆性产品,重新定义了中国轮胎的全球形象。
破解百年难题
“液体黄金”引领产业变革
轮胎行业的竞争,从来不只是规模的比拼,更是技术话语权的争夺。多年来,全球轮胎行业一直面临着一个看似无解的“魔鬼三角”难题——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和耐磨性能无法同时优化。
诸多国际巨头折戟于此,而赛轮却选择迎难而上。
自2013年起,依托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橡中心),国橡中心的专家团队,致力于“化学炼胶”技术的产业化。2014年6月,益凯新材料有限公司董家口工业园区奠基,开启了将“高性能橡胶新材料和轮胎绿色一体化生产技术”进行产业化示范的征程。
2018年4月,首批EVEC胶制备的轮胎在赛轮集团东营工厂下线,标志着液体黄金轮胎量产迈出了关键一步。2020年6月,世界首创化学炼胶30万吨项目建设正式启动,液体黄金新材料产业化从此驶入快车道。
2021年12月10日,在青岛创新节“山海创”创新产品发布会上,赛轮液体黄金轮胎全球首发。这款应用世界首创化学炼胶技术研发的轮胎,成功地解决了“魔鬼三角”问题,实现了节能、安全、环保、舒适及静音等多方面性能的飞跃提升。
正因如此,它被誉为橡胶轮胎工业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式的创新,与充气轮胎、子午线轮胎、绿色轮胎并列,成为轮胎发展史上的重要突破。
“敢啃硬骨头、敢走无人区”,是赛轮技术突围的真实写照。正是这种不畏艰难、坚持长期主义的创新文化,让赛轮拥有了澎湃的发展动能。
从实验室到市场
构建完整生态
技术突破离不开系统性的研发支持和机制保障。
依托“中国橡胶黄埔”青岛科技大学的科研基因及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全链条创新平台,赛轮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体系。
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是赛轮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赛轮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研发人员数量占员工总数比例达到13%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持续的高强度投入,让赛轮在材料科学、工艺工程、智能制造等领域积累了大量核心技术,据数据统计,赛轮目前已拥有国内外专利2000余项,累计参与制定或修订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200余项。除液体黄金轮胎外,赛轮的赛事胎、越野胎、巨胎等工程胎的多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创新实力。
技术创新的同时,赛轮还赋能行业的数智发展。2020年赛轮发布全球首个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实现了生产、制造、销售全链条智能化管理,推动橡胶轮胎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从性能领先到美学创新
彩边轮胎引爆市场
技术是底层支撑,产品更是直面用户的战场。
在攻克核心性技术难题后,赛轮并未止步,一场轮胎界的“色彩革命”正在上演。
2025年6月28日,赛轮液体黄金轮胎时尚系列新品发布会以“真我更出彩”为主题,全球首发融合东方色彩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彩边轮胎。发布会现场,七台搭载彩边轮胎的展车如流动的彩虹桥横贯会场,福特雷鸟与凯迪拉克大火箭古董车静诉汽车工业百年传承。
“彩边轮胎制造的技术门槛极高,不同颜料与橡胶的化学兼容性差异极大,每一种色彩要历经上百次的调配,才能呈现绚丽的颜色。”赛轮技术专家揭秘说,为了保持不褪色、不变色,赛轮在选料上采用非污染、非迁移和耐热、耐光的稳定材料,经过上千次实验与长期的验证,赛轮终于研发出独一无二的配方。在生产环节采用更精密的设备,更高的工艺标准和质量管控手段,让绚丽的色彩“青春永驻”。
若说色彩是彩边胎的“外在美”,那么液体黄金技术则是其“内在魂”。彩色轮胎延续了液体黄金轮胎在性能上的硬核实力,更节能、更安全、更耐磨。同时,搭载了多项赛轮独家的“黑科技”:采用ARMORSEAL自密封胶技术,能在轮胎被扎的瞬间自动包裹刺扎物,牢牢锁住漏气点;赛轮SILENTTREAD专利静音绵,最高可以把空腔噪音降低9分贝;还搭载了RFID芯片,相当于为每条轮胎配备“电子身份证”。
三大洲建厂
“一个工厂”模式协同世界产能
“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还体现在赛轮的全球化布局上。作为中国第一家走在海外建厂的轮胎企业,早在2012年赛轮就在越南落子,如今在越南、柬埔寨、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建有轮胎生产基地。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与业务拓展,海外新建的印尼、墨西哥工厂首胎相继下线,建设速度处于行业前列。截至目前,公司共规划年生产3155万条全钢子午胎、1.09亿条半钢子午胎和46.7万吨非公路轮胎的生产能力。
8月14日,赛轮再次发布公告称,计划在埃及投资建设“年产360万条子午线轮胎项目”,项目投资总额达2.91亿美元,预计建设期为18个月。此次在埃及的投资布局,是赛轮轮胎深化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也是以埃及为枢纽,辐射亚、非、欧三大市场的重要举措。
不仅建设了覆盖东南亚、北美、非洲的全球制造网络,赛轮还在青岛、加拿大多伦多、德国法兰克福、越南胡志明建有四大研发中心,在各地工厂也建立了属地化的技术研究部门,搭建起了全球技术研发与试验体系。产品销售已涵盖北美、欧洲、亚洲、非洲等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管理与营销上,赛轮探索“全球一个工厂”模式,依托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实现全球生产协同。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有效提升了全球生产基地的运营效率,投产速度明显加快。赛轮的海外投资建厂模式,为行业提供了高端化转型的样本,成为赛轮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
重新定义
中国轮胎的全球形象
品牌,曾是中国轮胎最大的短板。过去,低价竞争导致中国轮胎在国际市场长期被贴上“低端”标签。在践行国家品牌战略,重塑中国轮胎形象方面,赛轮通过“赛事+技术+文化”三维策略,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
在专业领域,赛轮深度合作F4方程式、CTCC等顶级赛事,以赛道数据反哺民用产品;在大众市场,其登陆欧洲杯、巴黎奥运会央视黄金时段,联合青岛国际啤酒节打造“CityWalk”活动,让轮胎科技融入日常生活。与央视合作的《国潮赛轮“金”彩绽放》直播,单场吸引超千万观众,撒贝宁体验液体黄金轮胎后感慨:“踏实,源自技术底气!”
赛轮的品牌价值在不断攀升。
2025年5月8日,全球权威品牌评估机构BrandFinance发布《2025全球轮胎品牌价值25强》最新榜单,赛轮首度跻身榜单前十,并再度蝉联中国最具价值轮胎品牌。
6月18日,第22届世界品牌大会在北京举行,BrandLab发布了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赛轮以1128.96亿元品牌价值位列榜单第105位,品牌价值较去年提升123亿元。
BrandFinance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晓明说:“中国轮胎行业虽呈现温和增长态势,但赛轮等领军品牌已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赛轮在全球排名的跃升印证了其品牌影响力已经获得了国际认可。”
从一家普通的青岛轮胎企业,到如今跻身全球前十、中国民企500强,赛轮用20余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制造”到“智造”、从“本土”到“全球”的蜕变。它的成长路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奋斗史,更是中国轮胎行业从追赶到引领的缩影。如今,赛轮已经滚动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道路上。如赛轮人所言:“我们不仅要造轮胎,更要造一条能引领未来的好轮胎。”赛轮用实践证明,中国轮胎可以领先世界,中国品牌值得世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