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西班牙在美洲发现大量白银后,毫无意外地通货膨胀了,殊不知西班牙还因频繁的战争及奢华的宫廷消费,屡次耗尽国库收入,在16、17世纪曾先后8次财政破产,像受到了诅咒一样。我是敏时大观,听我细聊。
16世纪的西班牙通过波托西等银矿掌控了全球约85%的白银产量,从1503年到1660年间累计运回黄金185吨、白银1.86万吨,但这些财富并未转化为生产力,反而引发了致命的死亡螺旋。
巨额白银输入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6世纪西班牙物价暴涨4倍,一份国会致国王的备忘录指出,“由于物价飞涨,富人只有靠抵押财产才能生活,穷人正饥困而死,乞丐、小偷和妓女数量增多”。本土的工农业产品也因此价格过高,丧失出口竞争力。
金银都用于奢侈消费和军事冒险了,没有扶持本土工农业,导致产业空心化,经济严重依赖进口,巅峰时90%的工业品都要靠进口。因此金银又以贸易逆差的形式流出,形成“美洲→西班牙→西欧”的路径,通胀也随之蔓延到西欧各国,史称“价格革命”。
巨量金银导致了军事上的过度自信,王室无休止地对外战争,如1552年曾同时开辟六条战线,如与德国新教徒的30年战争,总之16世纪里仅25年无战事,17世纪里仅21年是休战的。这些战争花费巨额资金,国库财富很快被耗尽,王室不得不大量举债。
但财政体制又存在诸多问题,如工商业凋敝,土地集中在贵族和教会手中,而他们却享有免税特权,税收主要由中下层民众承担,而他们在通货膨胀中举步维艰,难有结余,因此税收增长缓慢,利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越来越高,最终因无法偿还债务而破产。
16世纪末、17世纪初银矿产量下降,加上运银船队频遭英国、荷兰的船只袭击,更令局势雪上加霜,到17世纪末西班牙已沦为二流国家。西班牙王室的破产史警示我们:
1、仅仅拥有金银并不等于真正的富强,财富本质是生产力。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将货币转化为生产制造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高效的制度,那么反而会削弱其长期竞争力。
2、无论收入多高,无节制的支出和过度的债务依赖都是危险的。建立稳健的财政纪律,避免将资源、财富过度用于非生产性活动,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3、军事霸权短期依赖于本土工业的支撑,长期依赖于经济的持续造血能力,否则注定不可持续。能够激励生产性活动、保障产权和促进公平竞争的制度,比金银本身更为重要。
当然后世也吸取了这个教训,依赖石油等资源的国家,如沙特、挪威等,都设立了主权基金,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投资标的,以将财富转化为生产性投资。
我是敏时大观,带你走出信息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