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山阴县综治中心大厅,老张接过工作人员递上的热水,脸上的愁容终于舒展。
因隔壁商铺装修噪音引发的矛盾,一周前还让老张跑断腿、磨破嘴,而此刻,社区干部、物业代表、法律顾问围坐一桌,不到2小时,2家便达成和解协议。“一个地儿就办妥,这‘一站’真顶事!”老张由衷竖起大拇指。
老张口中的“一站顶事”,正是山阴县今年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结出的硕果。面对基层治理中资源分散、群众“多头跑”的老大难,山阴县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巧做“四道加法”,筑起社会治理的坚实堡垒。
四梁八柱筑根基,综合治理聚合力
走进山阴县综治中心,1400多平方米的空间井然有序。综合接待大厅宽敞明亮,便民服务、休闲等候、业务办理、法治服务等五大区域划分清晰。这里早已不是单一的信访接待点,而是整合了网格服务管理、行政复议、法律咨询等多功能的“超级服务港”。法院、公安、司法、信访、人社、住建等十余个部门常驻办公,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轮流入驻,乡镇街道随时响应,“两代表一委员”、金牌调解员、法律专家等社会力量汇集于此。群众反映矛盾纠纷、寻求法律帮助、咨询政策疑问,只需迈入一个门。“就像进了‘政务超市’,啥烦心事都能找到对口柜台,真省心!”前来咨询土地政策的李大姐感触颇深。
硬件是基础,机制才是核心动力。中心建立起“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快速响应链条。遇到复杂纠纷,中心一声“哨响”,相关职能部门迅速集结,协同处置。前台推行“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杜绝推诿扯皮;后台依托《来访诉求登记受理办理机制》,诉求统一登记,依法精准流转,全程跟踪督办。考核机制更是硬杠杠——派驻人员的纪律、服务态度、群众满意度、案件办结率直接挂钩其原单位的年终绩效。
“以前可能觉得是‘帮别人干活’,现在是实打实‘为自己单位挣分’,效率自然高。”一名常驻中心的司法局干部坦言道。流程优化带来显著提速,大量纠纷在萌芽阶段便得到高效化解。
智慧调解全天候,源头化解暖人心
山阴县综治中心的妙招,在于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田埂上、灶台边。他们提炼出独具特色的“炕头聊心事,地头解难题”工作法。工作人员带着“一颗诚心、一张笑脸、一句暖语、一杯热茶、一声祝语”下沉村居,坐在群众的炕头拉家常,蹲在纠纷的地头看实情。
仁义乡的老丰和邻居因排水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成了派出所“常客”。多次调解无效,矛盾眼看升级。恰逢当地新编廉政历史剧《王家屏》上演,剧中“仁义巷”的故事让干部们有了主意。他们邀请老丰看戏,并结合剧情耐心讲述邻里和睦的深意。“王家屏能为‘仁义’让出三尺巷,咱这排水沟就不能各退一步?”一句掏心窝子的话触动了老丰。
疙瘩解开后,这个曾经的“上访户”还主动当起了村里的义务调解员。“现在村里人闹别扭,都爱找我唠唠,‘仁义’这个理儿,越讲越通。”老丰乐呵呵地说。
在数字时代,解纷也搭上了快车。中心深度融合“综治视联网”和“全科网格智慧平台”,打造云端调解室。群众动动手指,就能在线反映问题、预约调解、视频连线专家,实现调解不出门。同时,线下“1+ N”特色调解模式遍地开花:“洪涛邻里”专啃物业纠纷硬骨头,“义警队伍”活跃在治安调解一线,“乡贤能人调解组”深耕乡村土地矛盾,“四大党委调解组”啃下企地阻工纠纷的硬骨头……像县司法局“老刘调解室”、广武长城“夫妻网格调解室”等一批接地气的品牌调解室,已成为让群众信赖的“解忧驿站”。
线上便捷高效,线下专业温情,双轮驱动下,今年中心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17件,11件陈年信访积案得以消融。
破题解难见真章,“一站”效能惠万家
山阴县综治中心的实体化运行,最生动的注脚是千家万户愁事的解决。
星火小区居民曾饱受断电之苦。一台服役近20年的老变压器,在2025年除夕夜彻底“罢工”,烧坏了大批电器,点燃了积压已久的民怨,居民集体拨打12345、110。中心接报后迅速吹响“集合哨”。
山阴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郝建忠亲自协调,供电部门负责人现场勘查绘制改造图。难题摆在眼前:电网改造费用不菲。中心牵头,创新采用“居民合理集资+村委会监管+供电专业施工”模式。居民每户1000元,多退少补;村委会管好资金,组织土建;电力公司承担价值约60万元设备及专业施工。仅用数月,2台崭新的变压器矗立,全电缆铺设完成,小区150多户彻底告别“用电荒”。“亮亮堂堂过大年不再是梦!”通上国网电的那天,小区里响起了久违的鞭炮声。
春耕时节,杨某却心急如焚。336国道施工方不慎挖坏了他家耕地边界,春灌春播眼看要耽误,补偿协商又陷入僵局。阻工、争吵不断。中心联合调解组闻讯而动,召集公安、司法、信访、自然资源、乡镇干部及法律专家,直奔田间地头。现场勘验、厘清责任、释法说理,不到2小时,一场可能升级的冲突在高效的“一站式”联动下烟消云散。不误农时就是最大的民生,协议达成,施工继续,杨某的春耕如期进行。
从设施陈旧的老旧小区焕新,到剑拔弩张的邻里握手言和;从积压多年的信访坚冰消融,到春耕农时的及时保障,山阴县综治中心用“一中心统筹、一窗口受理、一站式解决、一体化联动”的生动实践,将“枫桥经验”的精髓深深植入这片土地。它不再只是一个机构名称,更成为群众心中“矛盾终点站、服务桥头堡”的代名词。“烦心事有地方说、说了有人管、管了能解决”,越来越多的山阴百姓感受到这份触手可及的安全与踏实。
山西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兰锋
通讯员 刘跃玲
编辑:姚致宇
责编:刘 甜
审核:樊永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