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警方破获了一起令人震惊的“00后”伪造货币案件,涉案金额高达2 5 0余万元,且交易竟通过虚拟货币完成。一切源于北京警方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到的一笔可疑交易,其中一张假币母版图片引起了他们的警觉。警方敏锐地意识到,这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一个伪造货币的犯罪团伙。经过深入调查,警方顺藤摸瓜,最终抓获了15名犯罪嫌疑人,捣毁了8处伪造窝点。
令人唏嘘的是,这些犯罪嫌疑人全都是“00后”,甚至其中还有未成年人。他们通过境外软件学习造假技术,用普通的家用打印机作为“造币工具”,企图通过这种“低成本”的方式获取巨额财富。当警方突袭窝点时,打印机还在不停运转,新印出的假币堆满了桌子,刺鼻的油墨味弥漫在空气中。
这些“00后”或许以为,利用网络和虚拟货币进行交易就能逃避法律的制裁。然而,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律师指出,此次案件数额特别巨大,且利用网络和虚拟货币作案,属于从重处罚情节。货币造假本就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而借助新兴技术手段更是错上加错。
此外,王逸芸指出,本案中涉及的未成年人,如果已满十六周岁,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未满十六周岁,则不对伪造货币等罪行承担刑事责任,但会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这起案件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随着科技的进步,犯罪手段也在不断翻新,我们必须加强对新兴技术的监管,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家庭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让他们明白法律的底线不可触碰。
在这个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时代,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让法律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让那些妄图利用科技犯罪的人无处遁形。
来源:网络,此事件为真实事件,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