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空军依然被认为是“世界第一空军”,但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观点产生怀疑。尤其是通过最近两场空战,美军自己也意识到中国的空军实力远超他们的预期。

第一场空战是众所周知的“5·7印巴空战”。在这场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了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机,成功击落了印度空军装备的法国阵风战机和俄制苏-30战机,这一战绩对西方国家,甚至对美军来说都是一次巨大冲击。为了更好理解这场空战为何令西方震惊,我们需要了解西方对中国军力的传统误解。首先,西方普遍认为美国强于俄罗斯,俄罗斯强于中国。这种认知源于西方对历史和军事实力的评估,但在两国军队未曾真正交手的情况下,这种推断显得非常主观。尤其是中国几十年未参与过战争,缺乏实际战果,这使得西方对中国军力的判断往往是错误的。

其次,西方认为,中国的军事装备大多是仿制自苏联和俄罗斯,因此中国的军队战斗力自然逊色于俄罗斯。而既然美军在冷战中击败了苏联,那自然也意味着美军比俄军强,进而认为中国军队不如美军。第三个常见的错误逻辑是,西方认为在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他们能够通过支援某一方来左右局势。例如,西方国家支持印度提供先进战机,而中国则支持巴基斯坦。西方认为,凭借其先进的战机,印度一定能够压制巴基斯坦,并且通过支持印度来遏制中国。然而,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巴基斯坦凭借中国制造的战机轻松击落印度的战机,证明了西方的这些逻辑完全是错误的。

这些错误的判断不仅仅存在于西方普通民众中,甚至在西方的高层政治和军事界也有类似的误解。以2020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约翰·拉特克利夫为例,他曾在听证会上声称中国正在对200万军人进行基因编辑,试图培养“超级生化战士”。事实上,他所说的“基因编辑”其实是中国常说的“传承红色基因”,这完全是一种政治宣传。作为美国情报界的领头人物,竟然把中国的宣传误解为基因编辑,这也足以证明西方高层的认知是多么的离谱。美国的精英圈子和普通民众一样,依然认为美军强于俄军,俄军强于中国军队,且西方可以通过输出武器随意改变地缘局势。

第二场空战发生在俄乌冲突中,时间是在2024年5月。俄罗斯军队使用了一枚R-37M型空空导弹,从130公里外击落了乌克兰的王牌飞行员丹尼斯·瓦西柳克中校驾驶的苏-27战机。这场空战让人们看到了两个重要的趋势。首先,现代空战的发展趋势表明,“超视距打击”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飞行员的技术不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其次,俄罗斯军队的武器技术逐渐超越了飞行员的技巧,在远程空战中占据了优势。这场空战还显示了中国在超视距打击能力上的强大。中国的霹雳-15导弹射程可达200公里,超过了美国的AIM-120D导弹(射程160公里)。此外,中国正在研制下一代的霹雳-17导弹,射程可达到400公里,而美国的AIM-260A导弹射程仍然只有200公里。因此,中国在超视距打击能力上,已经取得了绝对的领先。

总体而言,一个国家的武器装备性能与其军工体系的实力息息相关。美国作为一个去工业化严重的国家,其军工能力相对较弱,无法与中国匹敌。美国现在研发的AIM-260A导弹射程200公里,并不是因为它们不想研发更长射程的导弹,而是因为去工业化的严重程度限制了其技术储备。与此相比,中国的军工发展势头强劲,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研发出更先进的武器。比如,中国造一艘055型驱逐舰的成本不到10亿美元,而美国造一艘伯克3型驱逐舰的成本却超过了20亿美元,甚至有可能突破30亿美元。由于美国去工业化问题的加剧,未来美国在空军和海军的武器装备上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而中国则会继续在这些领域取得领先。

因此,随着美国去工业化问题的加重,未来中美空军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