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秀洁 毕筱涵 青岛报道
11月20日,由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主办的期货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品牌县经验交流会在山东青岛成功举办,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财政局、青岛证监局、青岛金融监管局以及来自全国50余家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的140余名代表分享郑商所在青岛实施花生收入险项目的成果,交流期货工具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深度探索未来金融助农模式,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注入新的动能。

据了解,2023年郑商所与青岛市政府共同启动花生“保险+期货”项目,2024年项目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至平度、莱西、西海岸新区三大主产区,形成“政府+保险+期货+农户”四方联动的创新模式,2025年项目将胶州市纳入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覆盖范围。
如今,花生“保险+期货”实现了从1.0向2.0的升级。郑商所与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协同金融机构推出的“保险+期货”收入险,保额从传统种植险600元/亩跃升至1600元/亩,同时覆盖价格下跌与自然灾害双重风险,实现从“保价格”到“保收入”。

数据显示,该项目在青岛实施三年间,累计服务青岛西海岸新区、平度市、莱西市和胶州市68个镇街、2456个自然村的9.26万户种植户,承保花生39.62万亩,两年平均赔付率127.16%。赔付率和赔付金额均位列国内“双第一”,其中,2024年项目赔款金额1009.25万元,惠及3.12万户农户,理赔时效缩短至15天。得益于多重护航,青岛花生种植面积两年增长15%,全产业链企业增至320余家,年出口量突破20万吨。
花生种植户由以前的忧心忡忡到吃下“定心丸”,转机始于青岛市“保险+期货”模式的落地。

近年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落实青岛市“36111”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体系发展战略,聚焦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深化与郑商所的金融惠农合作,充分发挥“保险+期货”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强农惠农作用,通过实施花生收入险,筑牢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防护网”,激发农户扩种热情与产业升级动力,为青岛花生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供坚实产业保障。青岛市财政局聚焦地方特色农业发展需求,以政策引导和资金保障为抓手,通过“市级财政补贴+郑商所支持”,内引外联、形成合力,支持花生收入险创新发展。3年来,市级财政累计投入2100万元补贴保费,联合郑商所引入1600万元支持资金,农户仅需负担20%的保费,以“小投入”撬动“大保障”,用3700万元资金投入,为花生种植户累计提供6.34亿元的风险保障。
与此同时,作为项目承做方的银河期货,提供精准的市场分析和风险管理方案,太保财险青岛则以高效的承保理赔服务,确保赔付资金及时到位。专业的运作能力和高效的服务水平,让“保险+期货”模式的风险保障功能得到充分发挥。2025年3月,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依托花生收入险“探索农业保险精准承保理赔机制”,获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实验任务,在全国尚属首例。
从田头到市场,花生“保险+期货”不仅为青岛花生产业稳健前行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青岛市联合郑商所会同各金融机构,持续发挥保险和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功能,创新金融助农模式,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不断完善和发展花生期货市场,在促进青岛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