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4日,美国同意菲律宾独立,然而令外界意外的是,已经获得独立的菲律宾人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1898年4月的美西战争中,西班牙虽然战败并求和,但却通过《美西巴黎和约》将菲律宾群岛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了解这一点后,你就能明白,当初菲律宾和阿拉斯加一样,都是被美国通过金钱购买的。所以,对于许多菲律宾人来说,他们心里可能期待着能像阿拉斯加那样,最终成为美国的一部分。
然而,让菲律宾人没想到的是,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却告诉他们,应该独立了。这让菲律宾人非常失望,他们并没有如愿加入美国,反而像被赶出家门的孩子一样,心情自然难以接受。从那时起,菲律宾虽然独立了,但内心深处却依然渴望依靠美国这个“大腿”。

朝鲜战争爆发后,菲律宾终于找到了机会,想要好好地依赖一下美国。为了表示对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的支持,菲律宾决定派出国内最精锐的部队参战,这支部队便是菲律宾当时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人数大约1300人。这支部队的士气非常高,他们甚至喊出要单挑中国志愿军的口号。然而,他们的结果却非常惨淡,在战斗中被中国志愿军100多名士兵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成为朝鲜战争中最“搞笑”的参战国之一。

朝鲜战争中,菲律宾并非唯一的对手,中国志愿军的敌人是包括美国在内的16国联合组成的“联合国军”。在这些参战国中,菲律宾是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个到达朝鲜战场的国家。菲律宾不仅在战斗爆发时宣布对中国实施禁运,还迅速派兵参战。为了表明自己对美国的忠诚,菲律宾更是派出了最强的部队——第十装甲联队参战。

当时,菲律宾的军队总数不过三万多人,装备也比较简陋,但第十联队装备精良,是菲律宾最强的机械化部队。第十联队包含1个炮兵连、1个侦察连、1个坦克连和3个步兵连,总人数约1300人。菲律宾派出这支精锐部队,显示出他们的诚意。在部队出征之前,菲律宾还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甚至总统亲自致辞,称这支部队为“自由战士”。

1950年9月19日,第十联队在指挥官阿夫林上校的带领下,经过三天的跋涉,终于在釜山登陆。虽然这支部队人数仅1300人,但由于是第三个到达战场的部队,韩国方面对他们进行了热烈欢迎。然而,初到战场的阿夫林却信心满满,甚至想要与志愿军进行正面较量,但显然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美国方面对第十联队的训练质量并不满意,因此并未将他们立刻派上战场,而是安排他们先到美军第25师进行重新训练。对于满怀信心的第十联队来说,这一决定无疑是当头一棒,但由于这是麦克阿瑟发出的命令,他们只能接受。
麦克阿瑟这样做的初衷其实是为了保护第十联队,他在菲律宾担任过总督,很了解当地的军事水平,不希望这支自信过头但战力较弱的部队去送死。然而,第十联队却并不领情,反而觉得麦克阿瑟小看了他们。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第十联队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任务——打击活跃在泗川一带的游击队。然而,这个任务对他们来说简直是耻辱,他们曾信誓旦旦表示要与志愿军正面交锋,却被安排去打游击队。事实上,第十联队甚至在与游击队的交战中都显得非常勉强,后来他们被调去负责维护补给线的运转。

这支来自热带国家的部队没有意识到朝鲜的严寒,冬季气温极低,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防寒装备。迫于无奈,第十联队只好向美军请求提供棉衣,但美军正忙于与志愿军在长津湖一带的激烈战斗,根本没有精力理会他们的需求。最终,第十联队只能向国内求援,菲律宾这个热带国家当然没有足够的棉衣,最后还是发动国内募捐才勉强凑齐了棉衣。
可以说,第十联队虽然自信心爆棚,但实际情况却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最初他们嚣张地说要与志愿军单挑,结果却在战斗中被志愿军100多人打得满盘皆输。

1951年4月22日,随着美军65步兵团与志愿军58师在甫罗洞激烈交战,第十联队被安排担任侧翼掩护。起初,第十联队对这个任务表示遗憾,认为自己没能参与正面战场的较量,但没过多久,他们便为自己的狂妄自大付出了代价。
就在这场战斗中,志愿军迅速击溃了美军65步兵团,并且很快展开反击。作为侧翼掩护的第十联队也遭遇了严重损失,百余名士兵阵亡,包括坦克连长也在战斗中牺牲。尽管如此,第十联队依然认为自己的损失是因为美军先撤退导致的,他们对自己的失败并不服气。

在随后的战斗中,第十联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志愿军的差距。在1951年7月14日的沙器幕战斗中,志愿军以小股力量成功设伏,击败了菲律宾部队,造成了大量伤亡。第十联队的士兵这才意识到志愿军的强大,不得不迅速撤退。
尽管第十联队依然保持了近千人的兵力,但他们的战斗意志已被完全摧毁,最终只得灰溜溜地回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