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海科创基金与新加坡丰隆星河(简称“丰隆星河”)在沪签署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合作及上海科创三期基金投资意向协议,后者拟通过设立5亿元规模的QFLP基金投资上海科创三期基金,正式布局中国科创板块。这一动作背后,是外资对中国科创赛道的坚定看好,更折射出上海作为科创资源集聚地的独特吸引力。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就此接受了上证报记者专访,深度解析外资布局逻辑与基金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邓贞)11月23日,上海科创基金与新加坡丰隆星河(简称“丰隆星河”)在沪签署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合作及上海科创三期基金投资意向协议,后者拟通过设立5亿元规模的QFLP基金投资上海科创三期基金,正式布局中国科创板块。这一动作背后,是外资对中国科创赛道的坚定看好,更折射出上海作为科创资源集聚地的独特吸引力。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就此接受了上证报记者专访,深度解析外资布局逻辑与基金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丰隆星河的布局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中国硬科技领域全球竞争力的精准判断。”杨斌表示,丰隆星河从境外视角观察,中国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速度与全球领先度,让外资机构看到了明确的投资价值。而选择通过上海科创基金切入,正是看中了母基金模式的独特优势——相比直投单个项目或基金,母基金覆盖行业更广、地域更全,还能参与企业多轮次投资。
杨斌透露,上海科创基金已投资超100只子基金,总规模超2500亿元,实现全国化布局并覆盖2500多个科创项目。“丰隆星河希望借助我们的生态优势,快速摸清中国科创企业现状,再逐步筛选直投项目,这是外资初入中国市场的稳健策略。”
谈及外资持续加码中国资产的底层逻辑,杨斌从经济基本面与投资回报角度给出解读:“中国GDP增速平稳,每年增量规模依然可观,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资产配置角度看,若不布局中国资产,全球资金的整体回报大概率会落后于市场均值。”
具体到配置路径,杨斌拆解了外资参与中国科创的两大核心模式:一是在境外设立美元基金,交由熟悉中国市场的管理人运作;二是通过QFLP等渠道将外币兑换为人民币直接投资。“后者对本土上市企业尤为关键,因为大量中国科创企业不直接接受美元融资,QFLP相当于打通了‘外币-人民币-科创项目’的转换闭环。”此次丰隆星河的投资,正是采用了后一种路径。
上海科创基金的差异化竞争力何在?杨斌从定位与运作模式给出答案:“我们自2017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市场化运作,资金来源涵盖国企、金融机构及市场资本,决策更灵活;投资端75%聚焦VC阶段的早期项目;更关键的是,我们采取‘全国布局、服务上海’的策略,不设注册地门槛,以技术成长性为核心筛选标的。”
他进一步解释,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能仅靠本地资源,必须汇聚全国创新力量。“我们陪伴的2500多个早期项目(多为天使轮、A轮),在5年到8年的成长周期中,不少会主动将总部、研发中心迁至上海,或与上海企业形成产业链协同,为科创中心注入源头活水。”
在赛道布局上,上海科创基金展现出长期主义特征。杨斌介绍,基金始终聚焦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四大领域,当前布局占比分别为30%、30%、30%、10%,仅生物医药领域就投资了800多个项目。“我们母基金周期长达10年,做决策时要预判10年后的产业价值,而非短期市场波动。”
对于今年回暖的创新药行情,杨斌认为这是产业价值的回归:“前几年的行业低谷,让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沉淀下来。随着商务拓展(BD)活动日益活跃,企业国际化布局加速,明年这一趋势会延续,国内资本信心回升也将为创新药企业带来更多人民币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