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襄阳被正式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合力共创的成果,功劳归于全市人民,荣誉属于全市人民。驻足樊城的诸葛亮广场,车水马龙却秩序井然,繁华之中尽显文明;漫步宜城情侣路,鲤鱼湖畔楚风汉韵萦绕,让人流连忘返;置身流水镇醉美莺河,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走进昭明台周边热闹的人群,“侠义之城”崇德尚义的美好氛围扑面而来。文明之花,开遍古城;文明之风,泽被襄阳。
全民创建,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接力。在襄阳,文明已成为城市的幸福底色与内在气质,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全国文明家庭”赵福兰家庭,用凡人微光彰显孝义本色,书写着襄阳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动人篇章;文明志愿者在平凡岗位上铸就辉煌业绩,“时间存折”志愿服务模式让点滴善举汇聚成爱的海洋。榜样引领航向,文明之风吹暖“华夏第一城池”。近十年来,襄阳宜城以徐玲、方丹为发起人的爱心粥店,累计提供免费爱心早餐40多万份。在重大节日,志愿者们看望慰问福利院老人、困境儿童和残疾人;在中高考期间,为学子赠送矿泉水、文具;日常中,清洁家园、政策宣传、交通引导、调解纠纷等志愿服务活动不胜枚举,用大爱温暖着整座城市。
久久为功,交上文明城市创建高分“考卷”。驻足万山梅岭,遥望与隆中毗邻的湖北文理学院,一群群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踊跃参加格桑花、雪莲花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年年迎新,年年出征,将青春的汗水与智慧播撒到雪域高原、祁连山脉,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中小学生带去“改变命运的精神食粮”。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互助、友爱的志愿服务精神,将其矗立为人生价值选择的灯塔。在襄阳,暑假托管班、春运志愿岗、律师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经久不衰、蔚然成风,托举起广大志愿者向光而行、无所畏惧的精气神,培育了文明新风尚,凝聚起磅礴的榜样伟力。
全域发力,文明之光照亮前行之路。谷城熊子勋60多年坚持寻找近60名失踪战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襄阳)孙红梅敬业至毫厘护航战鹰远万里,这样的榜样事例在襄阳数不胜数。他们如蒲公英般,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角落、每一颗心灵,携手共塑时代进步的精神丰碑。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在襄阳已融入日常生活,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绽放出成风化人的璀璨光芒。在襄阳刘集机场,从候机到登机,文明宣传标识随处可见,传递着新时代榜样故事,激励着襄阳儿女践行“中国好人”精神,塑造至善至美的文明地标。城市属于每位市民,离不开每个人的深耕细作,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将创建文明城市从“独角戏”变为全体市民的“大合唱”,共同守护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耀。
如果说襄阳建城日的昭明台灯光秀彰显了2800多年古城的辉煌,那么全国文明城市这一“金名片”则是襄阳通向现代化大都市的入场券。回眸过往,创文让襄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立足当下,襄阳城市文明程度、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和市民文明素质持续提升,城市更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展望明天,凡人善举必将汇聚成文明星火,照亮襄阳这座“铁打文润总相宜”的文明古城。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志克(襄阳宜城市)
责编: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