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周健、王浩)7月1日,笔者从襄阳市水利和湖泊局获悉,该局立足水资源短缺与供需矛盾突出问题,以“优配置、保民生、促循环”为主线,系统实施跨境引调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再生水利用三大工程,着力构建水资源集约利用体系,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与产业支撑水平,为襄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水动能”。
跨境引调水,增强供水保障能力。依托引江补汉输水沿线补水工程,投资24.9亿元建设88.6公里输水线路,工程建成后,预计年引三峡库区水量约1.06亿立方米,可有效保障宜城市、南漳县城镇供水安全,覆盖人口达45万。依托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建设进程,投资70亿元,新建高新、熊河等12个分水口,项目建成后,年引丹江口水库水量可达4.67亿立方米,能够充分满足河口、襄州、东津等6个县(市、区)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进一步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
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用户用水安全。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保障工程,统筹推进老河口、宜城、谷城、保康等10个地区城乡供水工程一体化,实施76处城乡供水新建改造提升项目,重点推进44个区域规模化水厂,改造延伸和完善城乡供水管网,扩大供水覆盖范围。项目实施后,可保障376万城乡居民安全用水,改善200万人口的用水条件,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将由82%提升至86%,切实推动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发展。
再生水循环利用,激活非常规水源潜能。加快襄城区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力度,投资4497.36万元,新建再生水管网11.83km,配套建设闸阀井25座、排气阀井13座、排泥阀井5座,排水井4及取水栓1座,覆盖余家湖工业园及欧庙镇企业集群,同步新建7200立方米/日处理能力的再生水厂,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工艺,出水水质达标。工程建成后,年新增再生水利用量240万立方米,替代工业新鲜水取用量75%,直接服务园区6家重点企业,降低企业成本近30%,同步满足城市绿化、道路冲洗等杂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分级分质利用,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与生态效益“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