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程淇、周春晓、杨凯睿)7月6日,广水市杨寨镇大布村方家湾,无人机升腾而起,从村头飞向村尾,测绘人员手持激光测距仪、数字画板测量数据,记录着古建筑的“生命密码”。
测绘团队来自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该院组成的实践团队将在杨寨镇开展为期8天的“慧眼瞰今测绘乡村古建,星火撷红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测绘、收集和整理传统古建筑资料,进行数字化建模,为古建筑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杨寨镇历史底蕴深厚,大布村方家湾内保存着多座极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古城墙、古池塘、古器具等散见于村内各地,现存明清古建筑3处160余间。大布村散落居民点抱团成块,建筑错落有致,村落组织和风貌格局具有共性、各有章法,多数公共空间和街巷保留了传统肌理。
博文长技,承古续今。实践团队聚焦“红色文脉数字化守护”“历史建筑智慧化焕新”及“村落发展协同化规划”三大维度开展测绘保护,系统梳理杨寨镇人文典故与红色文化史料,通过田野调查、口述史访谈等方式采集影音素材,构建多媒体数字档案库,实现红色记忆的可视化留存与传承。运用无人机航测、红外扫描等技术,对传统民居、革命旧址等历史建筑,进行高精度三维建模与数字化测绘,形成可交互的虚拟复原设计方案。基于数字化测绘成果与文化资源图谱,开展乡村产业布局与空间利用分析,构建“数据集成—空间规划—文化赋能”三位一体发展模型,助力乡村空间治理优化与特色产业升级。
“我们将全力做好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工作,推动乡村文物资源数字化永久保存和活化利用,激活乡村文化赋能内核,赋能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杨寨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