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布署名文章:赖清德所谓“国家”邪说中的十处谬误
创始人
2025-07-12 00:41:56
0

新华社发布署名文章,深刻剖析赖清德所谓“国家”邪说中的十处谬误。其一,其“台独”言论违背历史事实,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其二,他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严重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其三,其“台独”行径是对全体中华儿女的背叛,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文章指出,赖清德的种种谬论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是对两岸和平稳定的严重威胁,必将遭到全体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其下场也必将是彻底的失败。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赖清德所谓“国家”邪说中的十处谬误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民意中心副主任 任冬梅

近期,赖清德启动所谓“团结国家十讲”的全台巡回演讲,大肆兜售“台独”分裂谬误,妄图为其建构“台独”分裂理论炮制拼凑依据。但开篇即“翻车”,以所谓“国家”为题的第一讲,充斥各种事实错误、历史谬误、谎言讹语、歪理邪说,妄图误导认知、制造对抗,以错误的“台独史观”与“海洋文化论”为“台独”分裂行径披上貌似“合理合法”的外衣。赖清德所讲错漏百出,本文仅列出其中十处错误,予以辩驳,以正视听。

第一,台湾史前居民来自哪里?台湾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早在数万年前,大陆古人类就通过东山陆桥进入台湾岛。学术研究证实,台湾史前文化与大陆东南沿海一脉相承。目前已知台湾岛上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是长滨文化,其出土石器与广西百色上宋遗址、贵州兴义猫猫洞文化有很强的相似性,推测它们之间存在亲缘关系。而新石器时代的“大坌坑文化”更与闽粤地区存在明确器物类型关联。近年来,新考古发现和研究层出不穷,有力证实了两岸在史前时期深厚的连结。赖清德对相关考古成果视而不见,试图从源头否认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其歪曲虚构历史的严重错误暴露无遗。

第二,南岛语族的发源地在哪里?国际学术界围绕南岛语族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先民漂洋过海到达台湾,并由台湾再扩散至南太平洋各岛屿。最新的古基因研究显示,在福建闽江出海口出土的两具“亮岛人”遗骸,分别距今7550年和8190年,确认与今天台湾少数民族及东南亚的南岛语族有着母系血缘的亲缘关系。大陆东南沿海地区是世界南岛语族的发源地,已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台独”分裂势力操弄南岛语族概念,搞“南向认亲”,企图强行割断两岸同胞血脉亲情。赖清德以错证错,用心险恶。

第三,中国对台湾地区的主权管辖始于何时?大量史书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发现和开发台湾的情景,三国时期东吴将领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记载,吴国皇帝孙权曾派1万人到达台湾岛。隋朝政府曾三次派兵到时称“流求”的台湾。12世纪中叶,南宋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公元1281年,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地区事务,这是中央政府在台湾地区建立正式行政机构的开始。明朝政府一度废止后又恢复“澎湖巡检司”,并增兵加强管理。清朝政府于1684年设立台湾府,1885年改设台湾为行省。宋元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开始在澎湖、台湾设治,实施行政管辖。赖清德不敢正视清代以前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治理,暴露出其对历史的刻意歪曲。

第四,荷兰殖民者开启了台湾的历史吗?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之前,台湾少数民族与汉人就已在此居住很长时间,且有林道乾、林凤、李旦、颜思齐、郑芝龙等活跃于台湾进行东亚区域贸易。颜思齐率众登岛后,招徕漳泉移民,最早对台湾进行大规模有组织拓垦,因此被台湾民间尊为“开台王”。而荷兰殖民者在台进行高压统治和疯狂掠夺,一直遭到台湾人民的坚决反抗,1652年还爆发了郭怀一领导的反抗殖民起义。赖清德为构建“台独史观”,把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作为“台湾全球化的开端”,将异族的殖民统治美化为“台湾历史的起源”,不但篡改历史,更是数典忘祖。

第五,郑成功收复与治理台湾的历史事实为何?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在驱逐荷兰殖民者过程中,郑成功作为明朝的“国姓爷”传递出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强意志,对殖民者宣告“该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根据史料,郑成功登台后仿效明朝中央官制设制,明郑自始自终皆奉南明为正朔。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力推进台湾开发建设,恢复和促进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发展,为推动台湾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赖清德只字未提郑成功对台湾作出的巨大贡献,罔顾明郑与祖国大陆的密切关系,谬称其建立了“王国”,完全是不符史实的无稽之谈。

第六,清政府统一和治理台湾的历史意义为何?清朝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后,开始集中精力处理明郑政权割据台湾“反清复明”的问题,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清军两万余人征台,获“澎湖海战”大捷,2个月后明郑投降,台湾正式收归清朝版图。清政府治理开发台湾200多年,台湾从福建省的一个府升格为台湾省,由原来的边陲海岛一跃成为全国最先进的省份之一。赖清德对清政府统一与治理台湾200多年的历史一笔带过,不仅无视台湾在历史、文化上从属于中国中央政府的事实,还完全忽视清代对台湾的开发及清末台湾近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这种对历史进行碎片化处理、任意切割取用的卑劣行为,根本站不住脚。

第七,台湾人“反侵略”的意志究竟为何?从荷兰、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台湾开始,台湾同胞就武装反抗殖民者。1895年日本强占台湾后,两岸军民奋勇自救,前仆后继地开展武装和非武装抗日活动,抗战爆发后,至少有5万台湾同胞本着“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信念,奔赴大陆投身抗日。所有的史料均能证明,他们“保家卫国”保卫的国叫“中国”,保卫的家叫“中华民族”,坚守的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赖清德却将其包装为所谓“台湾人守护台湾自己国家的意志”,将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爱土的感情与“台独”挂钩,如此荒唐的逻辑,是对台湾人民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为此牺牲的无数先烈的亵渎和背叛。

第八,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有无涉及台湾?1971年联合国第26届大会在表决通过第2758号决议前,先高票否决了两个涉及台湾的提案,即“两个中国代表权提案”和“一中一台及台湾自决提案”。这意味着,联合国是在承认台湾属于中国的前提下,把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代表权和席位归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并未改变。联大第2758号决议从政治、法律和程序上明确、公正、彻底地解决了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明确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只有一个,不存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问题。赖清德偷换概念,玩弄文字游戏,谬称“决议与台湾无关”,妄称“台湾不属于中国”,是对事实的歪曲、对国际法的践踏、对国际秩序和规则的公然挑战。

第九,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拥有过台湾一天吗?《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法律文件都明确了台湾必须归还中国。日本是在接受上述文件的条件下投降,把台湾、澎湖归还给中国的。1945年10月25日,中国受降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对台湾的主权。赖清德所谓“旧金山和约”是二战后美国纠集一些国家,在排斥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的情况下,对日单独媾和而发表的非法、无效的文件。该“和约”违反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规定,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对台湾主权归属等任何涉及中国作为非缔约国的领土和主权权利的处置也都是非法、无效的。赖清德抹杀二战胜利成果,抛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法律文件不谈,去拿非法、无效的“旧金山和约”说事,是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大义的公然挑衅,也为国际社会所不齿。

第十,1945年“台湾光复”消失了吗?台湾光复之时,台湾同胞欢呼庆祝苦尽甘来,回归祖国,“终于不用再当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二等公民”。台湾光复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赖清德在整篇演讲中却只字未提这一对台湾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仿佛只要不说,历史就能够消失不见。然而真实的历史显然是不容抹杀的,赖清德的卑劣行径是对中华民族的公然背叛。

往事并不如烟,青史岂容篡改。赖清德明目张胆对历史进行切割、曲解、隐藏,为图谋分裂国家拼装出一套支离破碎、错漏百出的“台独史观”,其违背历史、现实和法理编造的种种谬论,只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中路慧能携手新加坡LTA ,探... 近日,新加坡交通部陆地交通管理局(LTA)代表团到访中路慧能,开启智能网联领域国际合作新篇章。 今...
中国绿发重庆公司党建“四联四带... 7月15日,中国绿发重庆公司联合江津区文化旅游委举办党建“四联四带”签约仪式。此次活动以党建联建共建...
车圈炸裂!比亚迪宣布全品牌上线... 好家伙,各品牌汽车的车主们终于有个好消息了,7月15日,比亚迪宣布其全品牌车型正式上线手车互联功能,...
领克10 EM-P现身街头,长... 今年1-6月,领克品牌累计销量154137台,同比增长超22.3%!而下半年为了实现更进一步,领克1...
时隔半年多,保时捷中国再次宣布... 7月16日,据财联社,日前,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
2026款哈弗大狗即将上市:外... 哈弗大狗,这款备受瞩目的SUV车型,即将迎来其2026款年度改款的上市,定档于7月17日。自上市以来...
吉利汽车、极氪正式合并→ 开封车载主流媒体 实时发布权威路况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
钱学森92年给国家提建议:跳过... “1992年3月的北京还带着寒意,你真觉得汽油车会被替代吗?”一名年轻研究员忍不住问道。钱学森抬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