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提供具体的大会相关内容呀,没有具体信息我没法准确进行描述呢。比如大会的名称、主题、意义等方面的内容,有了这些我才能更好地创作呀。
撰文丨余晖
7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京召开,隆重表彰60个见义勇为英雄模范个人和群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提到,要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坚持正确义利观,以英雄模范英勇无畏、惩恶扬善、扶危济困、匡扶正义、舍己为人、乐于奉献的崇高品格影响人、感染人、带动人,充分激发社会正气正义。
这是时隔3年之后,我国再度召开这一大会。
政知君注意到,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是1988年由中宣部和公安部联合发起的,中央政法委、中央军委政法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大力支持,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
其中,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的时间分别是在2017年4月、2022年7月。
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危害或不法侵害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见义勇为,代表着社会正义。
弘扬见义勇为精神,需要法治“撑腰”。
在刑法中,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个方面,对见义勇为者进行了保驾护航。
民法典设立了“好人条款”——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此外,“制定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法”还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就在前不久(6月27日),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通过,其中一个亮点是新增了“正当防卫条款”:
“为了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造成损害的,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受处罚;制止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较大损害的,依法给予处罚,但是应当减轻处罚;情节较轻的,不予处罚。”
在此次的表彰大会上,陈文清强调,“要真心关爱见义勇为英雄,完善权益保障法律政策体系,拓展长效关怀机制,强化社会尊崇氛围,激励更多人投身义举。”
除了法治“撑腰”,推动见义勇为成为良好风尚,还需要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
陈文清强调,要广泛宣传见义勇为事迹,深挖善行义举背后的时代精神和人性光辉,加强集中宣传、主题宣传、日常宣传,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据悉,此次大会隆重表彰了60个见义勇为英雄模范个人和群体,其中:
8名个人和2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
40名个人和10个群体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10个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含群体)和50个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含群体)共82人,他们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危害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
这次被表彰的82人中,有21人英勇牺牲。
包括在防汛抗洪救灾中连续营救3名被困儿童的李清学,为营救落水群众牺牲的“00后”武警战士李林雨,以及为救落水男子和三名儿童不幸牺牲的北京火锅店主栾留伟等。
以良法保善举,用善举促新风。
见义勇为精神,正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