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应及时查清这些垃圾是谁倒的,以严肃问责强化个案警示效应。
▲沿海防护林被曝存在大规模倾倒垃圾问题。图/志愿者社交账号“渔猎齐哥”视频截图
文| 苏士仪
总共发现了4处成规模的垃圾倾倒点,路边还散落着大量垃圾……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福建漳州云霄县列屿镇一处省级沿海防护林被曝存在大规模倾倒垃圾问题。
7月30日,一名环保志愿者发布视频,将该区域存在的严重环境污染状况曝光于公众视野,引发广泛关注。7月31日,记者从云霄县林业局获悉,垃圾清理工作已在进行中。同日,上述志愿者发布的后续视频也证实,现场已有多台大型机械进场,正以“24小时三班倒”的模式连夜对垃圾进行清运。
本该具有生态功能的沿海防护林,如今却被大量垃圾占据,如此场景可谓触目惊心。相应视频画面显示,垃圾山下方不远处便是农田和一片广阔的海产养殖区。曝光此事的志愿者称,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极有可能随雨水下渗,最终流入大海,直接威胁到下游海产的食品安全。如果该志愿者所说属实,那除了清理工作,后续的环境监测,乃至修复等工作,都可能花费不小。
目前,当地相关部门正在开展垃圾的清运工作,立行立改值得肯定。然而,在当地及时清理沿海防护林的垃圾山之余,更该追问的是,这些垃圾究竟是谁倾倒的?
按理说,如此体量的垃圾倾倒行为,其运输动静应该不算小,加之该垃圾倾倒点位于一条交通繁忙的公路旁,位置也不算隐蔽,那么,当地相关部门为何此前未曾发现?这些疑虑都有待当地一一解答。毕竟,只有确认了垃圾倾倒者,方能更好追究相关主体的责任,这是后续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在垃圾倾倒点旁边,当地林业部门还设有“严禁倒垃圾,后果自负”的警示牌。这样的“反差”场景,多少透露出一丝讽刺的意味。这其实也表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仅靠“提示”显然不具有足够的威慑力,只有加大日常执法力度,依法依规强化惩戒举措,方能以监管之网兜住垃圾倾倒的投机行为。
当地相关部门称“整改速度非常快”,但人们同时期待,这种“快速反应”也能够进入日常监管和执法流程之中,而不是等“闹大了”才反应。此类事件中,强有力的追责必不可少,既然此事已经进入舆论视野,那当地有关部门不妨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持续落实好常态化巡查机制,并在规则层面完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尤其是在此类事件中,垃圾山的不远处就是农田和海产养殖区,确保农田和海产品不被污染,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责任重大。从这个角度去看,当地更该查清这些垃圾是谁倒的,以严肃问责强化个案警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