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安东·尼尔曼,翻译/薛凯桓】
莫斯科时间8月16日凌晨1点左右,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晤,在阿拉斯加州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结束。
笔者全程观察了此次会晤,并有了一些心得。
到底达成了什么成果?
在英国《每日邮报》的一篇报道中,一位唇语专家表示,特朗普见到普京时鼓掌说道“你终于来了”,握手时补充道“你总算到了,见到你太棒了,非常感谢”。普京则回应:“谢谢你,你也是。我来这里是为了帮你。”特朗普随即表示:“我也会帮你。”
美国当地时间8月15日上午11时许,特朗普和普京先后走下舷梯。特朗普在红毯上迎接普京并握手寒暄。红毯两侧各停放两架美军F-22隐形战斗机。 图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而那场会面后的简报会上,特朗普和普京只是简略提及谈判取得的进展以及仍存在的分歧,随后便各自登机离去,原定的晚餐安排也因此取消。
这一状况说明此次会面并未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即便是“空中停火”这类简单的条款也未曾有过。
然而,特朗普在会后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却直言,他和普京“的确达成了共识”。他所阐述的主要内容如下:
1.俄罗斯是一个核大国,美国与俄罗斯重新建立对话是恰当的举措。
2.特朗普暂时不打算对俄罗斯及其贸易伙伴采取新的制裁措施,因为他觉得与普京的谈判进展颇为顺利。
3.当下主动权掌握在泽连斯基手中:和平协议能否达成,取决于他。泽连斯基必须推动协议的达成。特朗普还表示,欧洲国家也应当参与到这项协议中来。与此同时,特朗普也承认泽连斯基有可能会回绝自己的提议。
4.他和普京就“和平协议”的诸多细节达成了一致意见。尽管还有一两个问题尚未解决,但特朗普对这些问题抱有乐观态度。
特朗普并没有具体说明他和普京就协议的哪些方面达成了一致。此前多家西方媒体曾报道,美俄领导人会晤的核心议题是“领土置换”方案:乌克兰从顿涅茨克地区撤军,俄罗斯则从其控制的苏梅和哈尔科夫部分领土撤离,同时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地区前线的军事行动将暂停。
目前还不清楚该计划是否已获得双方的认可。但这里还有另一个关键要点:
在阿拉斯加谈判之前,特朗普曾表态:“我提议停火,泽连斯基已经同意,现在就看普京是否答应,要是他不答应,我就会对俄罗斯施加最严厉的制裁。”
如今,情况似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和普京除了个别问题外,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达成了一致。他也不打算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了。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变化,意味着他两个月来对俄罗斯“极限施压”的战略正式宣告结束,压力此时又重新回到了乌克兰身上。
如何评判谈判的“输赢”?
这场会面显然没有输家,甚至称得上是一次“双赢”的互动。
这一点,从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的话里就能看出:“特朗普没吃亏,普京却明显占了上风。”自从被特朗普从顾问委员会解雇后,博尔顿就成了特朗普的政敌,他自然不会为前老板遮掩,因此他的表态并非刻意讨好,有一定参考价值。
博尔顿的逻辑是:俄罗斯成功避开了制裁威胁,没接到新的停火通牒,还在前线占据主动时实现了俄美直接对话。与此同时,泽连斯基明显被边缘化,甚至可以说被晾在了一边。这正是“普京的胜利”。
会晤以“三对三”的形式举行。美国方面由特朗普、国务卿鲁比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出席。俄罗斯方面由普京、俄外长拉夫罗夫和俄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出席。 图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我们顺着博尔顿的思路看:
首先,这次会面有力打破了此前的说法:俄美重大问题早已在幕后解决,两国领导人飞赴阿拉斯加只是为了正式确认成果。实际情况是,复杂的磋商和立场的艰难协调正在实时推进,安克雷奇的会面只是这条长路的第一步。
尽管如此,这场会面的排场却营造出即将签署“划时代协议”的氛围。两国总统的专机几乎同时落地,红毯上的握手热情十足,合影仪式也颇为隆重。作为东道主的特朗普甚至鼓掌致意,这是前所未有的。更打破惯例的是,普京没按惯例乘自己的Aurus专车,而是坐上了特朗普的凯迪拉克,两人同车前往会谈地点。当然,安克雷奇会面远不及雅尔塔会晤那样有历史分量,但主办方显然已尽力营造类似的象征意义。
与此同时,F-22“猛禽”战机在红毯周边警戒,B-2隐形轰炸机轰鸣着从两人头顶掠过。这些是五角大楼最昂贵、威慑力最强的“家伙”,是美国军事霸权的直白展示。
这是美国接待俄罗斯特殊贵宾的典型做法,适用于像普京这样久未到访的重量级人物,或是像1959年赫鲁晓夫那样首次访美的人。当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邀请赫鲁晓夫乘直升机“欣赏美国首都风光”,看似热情,实际上是在不经意间展示新建的富人区和当时象征繁荣的堵车景象,那是一场美国优越性的展览。
阿拉斯加会晤同样也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成就展”,但这没有改变一个核心事实:东道主特朗普对普京赞不绝口,甚至流露出“感激”的情绪。
美国的所有行动其实都围绕一个目标:把特朗普打造成世界和平的主要维护者。在会晤前夕,尽管俄方已经声明,是普京主动提出进行这次会晤,但特朗普仍旧努力想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会晤的发起者,他承诺会以最高规格接待普京。他的举动也证明了这一点:欢迎仪式上,特朗普表现得格外礼貌亲和。他向普京鼓掌,以问候的方式致敬,平静地与他并肩而行,没有贸然上前,而是等普京走下台阶时想搀扶,友好地拍拍他的胳膊和肩膀,还邀请普京坐自己的车去会谈地点。
特朗普的举动几乎挑不出错。他确实营造了一种政治性的礼貌氛围,这是很聪明的策略:若谈判成功,他肯定会把功劳揽过来,比如“我的举动全力促成和平,说服了俄罗斯”。若失败,他可能会说“我已尽了全力,主动发起会面,礼貌友好没有施压,可普京不领情,这全是他的错”。
普京则完全看透了特朗普的心思,但也满足了他的想法和欲望。在捍卫俄罗斯立场和路线时,普京态度坚定,但在照顾特朗普情绪方面,他又彬彬有礼、灵活变通。看他递给特朗普的两次“助攻”就知道:
1.普京再次声明俄罗斯没有干预2016年的美国大选,这给了特朗普对抗民主党和“深层政府”的坚实依据。
2.普京恭维特朗普道:国际社会大多认为,若2022年是特朗普而非拜登执政,战争就不会爆发。这话说进了特朗普的心坎。
这是特朗普的胜利:他得到了想要的外交声望,离“世界和平捍卫者”的虚名又近了一步。而对普京而言,美方没有提出新的对俄制裁,也没有提出继续对俄罗斯的重要伙伴国家(比如中国)进行“二级制裁”,中国已对此表示肯定。这是第一个重大的胜利。
第二,在国际社会看来,谁该为这场战争及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全球紧张与动荡负责,这是个关键问题。西方国家正全力让俄罗斯在“全球南方”及多数国家眼中,成为主要侵略者和国际和平的破坏者。
对普京来说,会面本身就是打破这种叙事的关键一招。两国领导人会面,意味着特朗普单方面打破了拜登时期的“大西洋主义同盟”叙事,撕开了对俄外交孤立的防线。原定的制裁威胁、停火通牒未出现在议程中,美国财政部甚至为会晤破例发放了金融豁免许可。民主党多年构建的对俄制裁共识,在安克雷奇红毯上被特朗普的掌声和高规格礼遇碾碎。
第三,阿拉斯加会面让欧洲右翼备受鼓舞。近年来,德国选择党成了民调“第一大党”,法国国民联盟民调支持率远超马克龙阵营,波兰新总统卡罗尔·纳夫罗茨基是对乌克兰持不屑态度的右翼民族主义者。这些力量都呼吁“退出欧盟”“停止援乌”,将本国平民生活困境归咎于对基辅的无休止援助。对欧洲右翼而言,既然“右翼领袖”特朗普能和普京会面,他们自然也能恢复与俄的外交及经济合作,以此作为政绩宣传、提升支持率。俄美领导人会面带来的欧洲离心力,自动瓦解了反俄统一战线的根基,这对普京而言也是好事。
普京抓住了特朗普习惯频繁制造并收获短期政治成果的特点。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危机只是其希望与美国现政府解决的、关于构建长期和平共处框架的问题之一。通常缺乏耐心的特朗普,这次却同意按俄罗斯更认可的节奏推进。普京就像国际象棋大师,在多个棋盘上同时博弈,有时甚至敢走险招。目前看,他对特朗普的引导与博弈显然很成功。
但另一方面,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会前采取的狡猾策略仍有现实意义。美国会继续主动出击,试图把责任推给俄罗斯或其他国家,俄罗斯对此需保持警惕。
总之,这是一场正常甚至略显平淡的会晤,尽管红毯与合影仪式感十足,但过程漫长复杂,满是算计与妥协。普京占得优势,特朗普也没吃亏,两人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
泽连斯基又到了做选择题的时候
会谈数小时后,特朗普与泽连斯基进行了超过一小时的紧张通话。泽连斯基宣布将于8月18日赴华盛顿会晤特朗普。
特朗普公开宣称当前局势的走向完全取决于泽连斯基的选择,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简单:泽连斯基政府手中掌握的能左右全局的筹码并不多。特朗普是否会组织普京、泽连斯基与自己的三方会谈,目前没有明确消息。因为从政治角度而言,接受此类和平方案对泽连斯基来说几乎等于断送自身政治前途。如果特朗普决意与俄罗斯达成协议,那么在白宫直接向泽连斯基阐明立场并解决问题,或许是最高效的做法。
泽连斯基 资料图
当前的局势存在几种可能的发展方向:
第一,若泽连斯基完全拒绝接受特朗普提出的“停火方案”,特朗普很可能会对其施加压力,迫使他让步。考虑到乌军前线仍旧依赖美国援助的现状,泽连斯基要么接受“停火方案”,要么陷入与美俄双线对峙的局面。
第二,泽连斯基接受普京与特朗普达成的共识,之后举行三方会谈,进而达成停火协议。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可能需要做出一些重大让步才能全身而退。
第三,泽连斯基、欧洲各方及共和党内的“鹰派”势力努力说服特朗普再次转变立场:重新向普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立即无条件停火,并威胁对俄罗斯的主要贸易伙伴施加二级制裁。在这种情况下,新一轮紧张局势可能会被引爆。这不仅会影响乌克兰战事,还将波及美俄关系的发展方向。
第四,泽连斯基拒绝接受已达成的条件,而特朗普不会有激烈的回应,仅会以此为借口最终与乌克兰切断联系,逐步减少美国在战争中的参与。特朗普不会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开始取消原有制裁,从而将美俄关系与乌克兰问题分割开来。战争将持续下去,但基辅当局会因美国的战略收缩而实力大减,进而影响战争的进程。
8月18日这一天,一支来自基辅的代表团将在华盛顿开启新一轮外交博弈的大幕。我们会继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