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已5000万,这病谁都可能得
创始人
2025-08-21 08:46:01
0

“国内成年人焦虑症的患病率

甚至超过抑郁症。”

近日,歌手陈奕迅公开承认自己压力太大陷入焦虑症,引发关注。

8月14日,陈奕迅再次回应:一直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妈妈。陈奕迅强调:“其实我真的不是很严重,还没严重到出不了房门的地步,大家不用太担心。”

焦虑症又称焦虑障碍。2019年,《柳叶刀-精神病学》发布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各类主要精神障碍中,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中国成年人中,焦虑症的年患病率(即一年内患病人群的比例)为5.0%,终生患病率为7.6%。国内成年人焦虑症的患病率甚至超过抑郁症。今年1月,发表于《英国精神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1990年到2021年,中国焦虑症患者数量从4050万上升至5310万,增长了31.2%。

社交媒体上,对于升学焦虑、面试焦虑、就业焦虑、婚恋焦虑等话题的讨论层出不穷。当各种焦虑情绪持续发酵、难以缓解,甚至发展为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病症时,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又应如何进行规范诊断与治疗?

图/视觉中国

濒死感袭来

早在高三确诊焦虑症之前,夏晴就已时常感到胸闷气促。每天早晨的干呕,都会让她觉得呼吸困难、浑身发麻,“像是触电一样”。但比起这些,她更害怕的是突如其来的腹泻——找不到厕所的恐慌已让她几次惊恐发作。

长期吃药、打针,情况却不见好转。直到2019年,她走进杭州市一家心理专科医院,才最终被确诊为惊恐障碍。

根据《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以下简称《指南》),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障碍”,是焦虑症的一种亚型,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反复出现突然发作、不可预测、强烈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除了惊恐障碍,焦虑症还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及社交焦虑障碍等类型,需要积极的医学处理。

“现在回头看,有一些迹象挺早就出现了。”今年18岁的林敏说。从中考那一年起,林敏就出现了长期的失眠、厌学的症状。到了高中,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她开始出现频繁的手抖,一进教室,就会有一种濒死感涌上心头,“呼吸不上来,一直地抖,一直地想哭”。难以忍受的精神折磨下,她甚至开始频繁地逃学。

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杨甫德曾参与《指南》的制定。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焦虑症患者常表现出心慌、气短、头晕、胸闷、憋气、出汗、震颤等多种躯体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肠易激综合征的情况,也就是说,会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他强调,处于高压环境下的中学生及职场人士,以及具有完美主义倾向、高自尊水平、过度关注结果或社会评价的个体,往往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

《指南》副主编、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中心首席专家陆峥指出,女性的焦虑症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他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强调,从生物学方面看,女性更容易受到性激素水平和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尤其在特定生理周期(如月经期、围产期、围绝经期)内,雌激素与孕激素水平的变化都可能引发焦虑症状或焦虑症。从社会心理学方面看,女性的家庭分工、工作环境压力等也可能构成女性罹患焦虑症的潜在风险因素。

杨甫德进一步指出,焦虑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生物遗传因素往往是发病的基础,环境带来的应激或压力是发病的诱因,而发病后的缓解程度及预后,通常与患者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关系更大。

出现焦虑症状后,很长一段时间,林敏都认为自己只是“精神压力太大了”,处在高压力的学习环境中,身边的家人、朋友也一致认为,这只是学业负担过重的表现。

然而,杨甫德表示,并非所有焦虑情绪都能简单归咎于“压力大”,焦虑也分为正常与异常焦虑情绪。通过调整心态、适度减轻任务或降低预期能有效缓解、持续时间较短的焦虑,通常属于正常范畴。反之,如果焦虑缺乏明确诱因,症状较重且持续较久,对工作、生活、学习造成显著影响,则可能属于异常的、病态的焦虑,需引起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潘集阳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坏情绪”,适度的焦虑情绪有时能够激发动机、提升专注力与行动效率,对于个体应对挑战、提升表现具有潜在的积极作用。

“往往辗转多个科室才能确诊”

受到心悸、失眠的困扰,林敏曾前往心内科、神经内科等做了一系列器质性检查,检查结果却显示,她的身体并无大碍。家人甚至怀疑她在“装病”。这种误解让她不禁陷入自我怀疑。

相似的困扰也笼罩着夏晴。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她曾五六次求医,“几乎做遍了全身检查”,却始终无法明确病因。

实际上,焦虑症的诊断过程往往较为漫长。潘集阳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临床实践中,焦虑症诊断的第一关就需要排除器质性病变。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都可能引发类似焦虑的症状。“焦虑症患者由于没有人指路,往往要辗转多个不同科室检查,经历较长的诊断过程,最终才能找到问题所在。”

陆峥表示,焦虑症的另一类表现形式是各种躯体症状,但医院各种检查均无发现明显异常,称为“躯体性焦虑”,这在综合医院临床各科中非常常见。陆峥2024年牵头发表的《中国躯体症状障碍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痛苦,减少经济负担。

几经波折,林敏最终在烟台市一家综合医院的心理科室被确诊为中度焦虑症。但这没能打消她的疑虑——确诊单上,医生并未告知她具体的焦虑症类型。杨甫德指出,焦虑症实际上是一个大概念。不同类型的焦虑症治疗方案、选药上不完全一样,因此,医生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应尽量区分。

直到现在,回想起医院就诊的场景,林敏仍感到阵阵压抑——心理科室被安排在医院的一处角落,与整形科、修复科等科室混杂在一起。医生只给她做了一次脑电图检查,就将其确诊。至于更多焦虑症类型的知识,林敏是“后来通过互联网了解的”。

社交媒体上,焦虑自评量表(SAS)、90项症状清单(SCL-90)等一系列用于评估焦虑症状的量表也被广泛传播,不少人仅凭这些量表的自我评估结果,就自行诊断患上了焦虑症。

潘集阳表示,将脑电图作为单一诊断工具缺乏充分科学依据。而量表评估的作用,主要在于为临床医生的初步判断提供辅助性参考,用以评估其判断是否处于合理区间。量表的应用过程难以避免主观因素影响,因此也不能作为诊断焦虑症的唯一依据。他认为,焦虑症诊断过程中的不规范,与国内精神科医生紧缺、精神心理学相关的医学教育未能得到重视有关。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4)》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精神科医师数量仅占全国医师数量的1.8%。那么,一个科学的、规范的焦虑症诊断过程究竟应是怎样的?

杨甫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医生首先应当收集病史,根据患者本人及知情者的描述,了解发病以来的焦虑症状和发生背景,评估更整体的、长时间的状况。其次,应对患者进行精神检查,通过言语交谈,了解患者的情绪体验、躯体症状等,最后辅以量表评估。他强调:“精神科疾病很少能通过某个单一的检查就确诊,更多时候需要医生基于系统评估后的综合判断。”

这种综合判断,往往能帮助医生理清复杂的病症——《指南》指出,焦虑症常与其他精神障碍共存。2021年,发表于《柳叶刀-精神病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成年人中,29.8%的抑郁障碍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临床实践中,同时被焦虑和抑郁困扰的患者也并不少见——除了中度焦虑,林敏还被医生评估为伴有轻度抑郁。

林敏记得,今年上半年备考期间,一次与母亲争吵过后,她突然冒出了轻生的想法。持续两个多小时里,她仿佛被罩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密不透风的容器。她掐自己、用身体去撞击墙壁,却丝毫感受不到疼痛。

陆峥提出,焦虑和抑郁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焦虑症的核心临床表现以过度担忧、紧张不安及恐惧情绪为主;而抑郁症则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意志活动减退为特征,部分患者可能产生自伤、自杀意念和行为。当患者同时呈现出焦虑与抑郁症状时,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患者更容易产生消极观念。

不过,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药物治疗层面,目前临床常用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药物往往兼具抗抑郁和抗焦虑的作用,针对共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通常具有一致性。

《指南》还指出,对于仅被诊断为有焦虑症状,且生活功能未受影响的患者,如果药物治疗后焦虑症状消失,则可停药。为预防焦虑症复发,对已获临床痊愈的焦虑症患者应继续药物治疗12个月。停药应在医生指导下缓慢、逐步进行,通常需几周到几个月,应最大程度减少或避免停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反应。

社会支持至关重要

杨甫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前对于焦虑症的处理,一方面,是强调药物的尽早治疗;另一方面,特别强调要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认知、改变心态。”

夏晴仍记得自己第一次做心理咨询的情景——两年前一个无比炎热的日子,她在屋内感到窒息般的憋闷,不受控制地流泪。在濒临惊恐发作的边缘,她紧急拨通了一所高校的心理咨询热线。这次本不抱太大希望的求助,却意外让她收获了切实的建议。接线老师引导她尝试“蝴蝶拍”,用双手交叉轻拍臂膀,几分钟后,她紧张的情绪有了明显缓和。

潘集阳指出,相较于药物治疗“短平快”的特点,心理治疗虽然起效较慢、疗程较长,但避免了药物潜在的副作用,对焦虑症患者的长远康复有着重要意义。不过,他同时指出需理性看待心理治疗的作用,“心理治疗并不是万能的,应配合药物治疗,才能够达到更好的疗效”。

由于正规心理咨询机构的费用相对昂贵,心理咨询热线成了很多患者首选的求助渠道,林敏也不例外。她曾向家人表露过看心理医生的意愿,却遭到了父母的严厉制止。“他们不信任心理医生,觉得自己女儿得了‘精神病’,非常丢人。”

潘集阳指出,不应把焦虑症简单看作一种心理问题,焦虑症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都是一种需要正视和治疗的疾病。他强调:“如果因为病耻感不进行积极的治疗,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日常交往,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另一方面,长期焦虑也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自杀风险升高。”因此,患者一旦确诊,就应当及早接受积极治疗。

幸运的是,确诊后,林敏明显感觉到,家人对待她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尤其是母亲,不再逼迫或是催促她去做事情,当外人问及她的病情时,更会主动挡在她身前解释。“如果能得到(家人的)支持的话,其实我觉得从心理层面来说有非常大的帮助。”林敏说。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焦虑症的干预与治疗过程中,社会支持系统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焦虑症患者的家人及朋友,应理解患者的感受,通过适当转移注意力引导患者缓解焦虑。同时,维持周围环境的相对稳定,减少外界刺激对患者的影响,并鼓励患者积极应对困境、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焦虑症是否可以预防?潘集阳认为,焦虑症并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预防手段。但综合来看,在心理层面调整认知模式,改变对压力事件的看法,在行为层面注重上肢锻炼以及户外运动,都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杨甫德指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面对突如其来的应激和压力,当时产生一些焦虑情绪是普遍而正常的反应,不必将其视为心理问题或病态。”他强调,日常生活中,注重作息规律、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培养个人爱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合理的预期与目标等,都是减少和缓解焦虑的有效方式。

(文中林敏、夏晴为化名)

作者:刘孜妍

编辑:杜玮

运营编辑:肖冉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机器人板块震荡调整,机器人ET... 截至收盘,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上涨0.6%,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下跌0.01%,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下...
香港证券板块交投活跃,香港证券... 截至收盘,中证银行指数、香港证券指数均上涨0.6%,沪深300非银行金融指数下跌0.2%,中证全指证...
与 Galaxy Digita...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吴说) 吴说获悉,据 Lookonchain 监测,与 Galaxy Dig...
美法官解冻与 Libra 代币...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吴说) 美国联邦法官已解除对与 meme 代币 Libra 有关的 5760...
中证800指数ETF今日合计成... 统计显示,中证800指数ETF今日合计成交额2.00亿元,环比上一交易日增加8559.17万元,环比...
ETF复盘0821-沪指收盘达... 一、市场行情回顾 08月21日,A股三大股指表现分化,上证指数小幅上涨0.13%,深证成指微跌0.0...
14家公募集体上报第二批科创债... 央广网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 冯方)日前,第二批科创债ETF正式上报,涉及汇添富、华泰柏瑞、永赢、...
超越日本!中国成为亚洲最大ET... 【导读】中国取代日本领跑亚洲ETF市场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孙晓辉 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亚洲规模最大...
多只农业ETF上涨;数百只债基... 一、ETF行业快讯1.三大指数涨跌互现,多只农业ETF上涨 今日,三大指数涨跌互现,上证综指上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