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武汉市江夏区第六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8月26日召开。全会强调要持续擦亮文旅品牌,将文旅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推动文化势能转化为区域发展动能。这一关键部署,为新时代江夏文旅产业突破升级、迈向新高度指明了方向。“走遍天下,最美江夏。”大诗人李白与如今的江夏有不解之缘,他留给江夏的诗歌有十多首。其中,《江夏行》诗成于江夏的李家铺,如今已成乡村游网红打卡地。当前,江夏以文旅融合、品牌塑造、服务优化为发展路径,在文旅赛道上充分释放蓬勃活力,展现无限可能。
文旅融合是满足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激活文化生命力的关键举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游客的需求早已从“走马观花”式游览转向“深度沉浸”式体验,单纯的自然风光已难满足游客期待。只有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才能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文化魅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体验。江夏里・武汉老码头文化美食街区的火爆出圈,便是江夏文旅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这里不仅复原老码头的建筑风貌、重现市井生活场景,更融入非遗“草把龙”等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江城现代版 “清明上河图” 的市井烟火。文旅融合既拓展了旅游的边界,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体验中活态传承;又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让旅程在文化熏陶中实现升华,真正让游客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打造特色品牌是文旅产业突围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实现富民强区的重要载体。文旅产业既是富民产业,也是扬名产业,只有深挖地域资源、塑造独特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近年来,江夏深入实施“文化名区”战略,聚焦微旅游、慢休闲、深体验三大方向,全力打造差异化文旅品牌矩阵。围绕湖泗瓷窑,打造的“古窑文化体验园”,让游客在亲手制瓷的过程中感受宋代制瓷技艺的魅力;依托医药膏、农耕及康养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中医药种植基地及研学旅游;结合梁子湖生态禀赋,打造 “湖光山色 + 运动休闲”IP,举办露营节、骑行赛等活动。这些“人无我有”的特色品牌,不仅让江夏文旅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更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成为擦亮 “千年翘楚、家国江夏”城市名片的强劲引擎。
优质服务是文旅产业从“网红”变“长红”的有力保障,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根基。发展文旅产业,“把人引来”只是起点,能否接住“泼天的流量”、实现口碑与效益的长效转化,关键在于服务质量的高低。从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到导览、咨询等细节服务的专业,每一项举措都直接影响游客的停留意愿与消费选择。江夏从这些“看不见的细节”入手,下足“绣花功夫”。交通上,开通龙之谷、江夏里等重点景区文旅专线,破解游客出游“最后一公里”难题;服务上,在各大景区内设置双语导览牌与便民服务站,扫清游客“认知”障碍,回应游客“便民”诉求;住宿上,推进“江夏山水乡村民宿”“11008”工程,打造精品民宿集群,满足不同群体的住宿需求。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举措,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真正实现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脉如河,奔流不息;旅帆高扬,向新而行。从文旅融合的破圈出彩,到特色IP的精心打造,再到服务保障的全面升级,江夏这片承载着楚风汉韵、家国情怀的热土,正以文化为魂,推动文化势能切实转化为区域发展动能。未来,随着区委全会部署的落地生根,江夏必将在打造具有文化支点的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征程上稳步前行,让“楚天首县”的文旅风采在新时代持续绽放。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文字:章美玲(“青苹果乐园”团队 )
漫画:程曦(湖北美术学院 )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