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谈牧
暑运叠加开学,全国各大火车站正迎来“人从众”模式。近日,一则“博主遭多辆的士拒载”的新闻引发热议。视频显示,乘客在上海虹桥火车站出租车乘车点排队上车,连续遭遇两辆出租车拒载,在调度员协调下上了第三辆车,仍被司机一路辱骂,还遭遇关闭空调等恶劣对待。
拒载、挑客、违规揽客并非偶发。数据显示,贵阳近期查处违规揽客640余起,成都南站仅一次检查就逮住“人车不符”。这些乱象集中暴露三大症结:一是部分司机挑长弃短、挑客弃单;二是企业管理“宽松软”,对驾驶员教育流于形式;三是场站区域执法力量与客流不匹配,让违规者心存侥幸。
治理之道,在于精准施策。北京试点的“盘短”机制值得推广——通过短途车优先回场接单的“绿色通道”,让司机跑短途不亏、乘客打车不难,用制度设计消解“拒载冲动”。贵阳“一场三站”的联合执法同样有效:企业约谈、信用惩戒、公安联动,形成“查处一个、警示一片”的震慑。上海对涉事司机及企业的“一案多查”,更是释放出“零容忍”的强烈信号。
开学季也是城市文明的压力测试。学生旅客群体庞大,往往携带较多行李,对初来乍到的学生与家长而言,火车站的“第一程”体验,往往决定了他们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出租车、网约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流动的文明窗口。一句问候、一次主动帮忙放行李,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到城市的温度;而一次拒载或绕路,则可能让城市形象遭遇“差评”,甚至让文旅部门“白忙活”。
破解顽疾,需久久为功。面对火车站周边的交通乱象,各地政府部门要创新管理措施、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技术手段优化出租车、网约车的调度管理,平衡司机利益与乘客需求,让每一位乘客都能在“第一程”中感受到温暖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