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市场网讯:8月22日,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召辉在全州教育系统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会议上以《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谈如何写好材料》为题作专题辅导。
以下为重点内容分享,一起来学习——
一、怎么看文字材料工作
(一)材料很重要
Part.1
在行政工作中,文章即是公文,公文即是材料。所谓材料,是一个体制内的专有名词,特指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存在的各类文稿。材料既包括《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15种法定公文,即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也包括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工作汇报、调研报告等非法定公文。
01
材料是保障行政工作运行的重要载体
材料是国家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部分,必须借助必要的形式,以形式服务内容,用文字材料的形式承担任务功用。
02
材料是体现工作展示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材料,尤其是重要文字材料,报出去、留下来,既是某一个时期某一项工作的历史凭证,又代表个人和单位的水平形象、体现作风气质。
03
材料是提升素质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
“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只有真正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研究,认真动手撰写、反复打磨修改,才能符合要求。写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分析、部署的过程。因此,写材料就是工作实践,而且是一种理性层面的高级工作实践,是提升思考力、判断力、决策力、执行力的重要手段。
材料是体制内最容易触及的、可撬动个人进步的发力点。
写材料最辛苦、最不易、最关键
材料出观点、出思路、出办法
材料见境界、见思想、见精神
(二)写材料的人很重要
Part.2
谋划工作的“军师爷”
躬身实践的“文秀才”
以文辅政的“笔杆子”
二、怎样写好材料
(一)弄清政策
Part.1
国家战略
一是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每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三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四是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关于教育工作的最新部署要求。
这些是我们材料的核心遵循,是“根”是“魂”
省、州要求
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以及省、州党代会、两会精神;
二是省、州主要领导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批示和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
三是教育强省和教育强州建设文件;
四是省委、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最新工作要求。
这些是我们材料的核心要义,是“脉”是“络”
行业标准
一是教育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
二是教育行政法规,主要包括《教育督导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三是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四是教育部门规章。
这些是我们材料的核心内容,是“枝”是“叶”
(二)掌握实情
Part.2
1.目标方向要清楚明白
公文材料不同于文学创作,不能形成“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结果,而要通过文字达到明确具体甚至是“唯一性”的目的。
2.最新要求要全面透彻
教育系统的材料中,要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体现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的精神,引用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的有关表述。
3.工作实践要了然于心
材料形式上是文字,实质上是客观的工作,做法成绩、问题困难、意见建议、需求请求等无不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三)把握规律
Part..3
1.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真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体现辩证思维、系统观念。要通过材料呈现看不到、听不见的信息,要通过材料呈现一百个、一千个不同地方、不同点位所相通、所共性的内容信息。
2.善于总结提炼
不要记“流水账”,不要说“口水话”,要以逻辑分类的方式把现象、问题、建议、措施等以并列、因果、递进、转折等关系进行呈现。
(四)勇于创新
Part.4
要有“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追求。努力做到:
工作做法不一样!
经验总结不一样!
表达技巧不一样!
语言组织不一样!
三、什么是好的材料
意图明确、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语言精准
正确
结构严谨
条理清晰
说到位
说核心
说本质
简明扼要
详略得当
错误
词不达意
繁文缛节
拖泥带水
习近平同志提倡“短实新”的文风,要求“文稿宜短则短,宜长则长,开题单刀直入,分析鞭辟入里,论证顺藤摸瓜,结论水到渠成”。
四、方法路径
01
坚定“一心”的理念
年轻同志主观条件具备、资源支撑有力、态势要求所需,要坚定敢写、能写、写好的信心。
02
实现“两界”的突破
“两界”即认知边界、思维边界。
一是突破认知边界。当前,我省支点建设如火如荼,我州“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成势见效,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与全省的发展战略、全州的发展路径深度融合、深度体现。“跳出教育看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行政干部必备的基本素养,必须时刻关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深化改革、生态环境等各行各业的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
二是突破思维边界。不能陷入在教从教、在教言教的局限,写材料不能总写那些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要想想如何多一套方案、多一个框架、多一种写法,为材料留足辗转腾挪的空间。突破自己的思维边界,必须善于在借鉴中积累、在消化中吸收、在创新中提高,真正打破“老老生、常常谈”的思维定式。
03
达到“三有”的状态
“三有”即有声有色、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一是工作有声有色。材料不是写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工作之于材料,就像生活之于文艺创作,天才的作家也无法脱离生活而进行创作,没有好的工作而要有好的材料,那就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二是做人有情有意。多交朋友,多交县外、州外教育局的朋友和其他领域单位的朋友,多接受不同的思维观念,多获取本单位之外的信息,经常把外地外单位的材料拿来学习借鉴。例如,“两办”的材料能为我们提供范式,同为社会发展组的卫健、文旅的材料与我们有很多相通之处。
三是生活有滋有味。良好的生活状态才能提升对工作的热爱度和专注力,身心愉悦、精力充沛是写好材料必不可少的条件,所谓“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有理有据”“有血有肉”的材料肯定是出于“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人之手。
04
树牢“四识”的追求
“四识”即把关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价值意识。
一是把关意识。不少年轻同志有一个不好的习惯,认为材料写完后总有下一个阶段的人去改去负责。殊不知,一关失守,关关难守,初稿的质量没有保证,后面的修改就没有了空间,受限于时间和精力,领导很多时候只能无可奈何地签字报送。
二是责任意识。写材料最忌“搬运复制”,要对材料负责,对材料负责就是对本职负责、对领导负责、对单位负责、对自己负责。
三是精品意识。对待每一个材料都应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起码要达到自身水平范围内的精品水准。平常习惯了“小材料小写”,真有大材料的时候,肯定无法“大写”。
四是价值意识。一方面,写出的材料要有价值,可看、可听、可用。另一方面,自身的价值要通过材料体现,写材料不一定直接带来提拔升迁,但一定可以让自身有“存在感”“被看见”。
05
修炼“五我”的境界
“五我”即时不我待、舍我其谁、先我着鞭、自我革命、我将无我。
一是时不我待。35岁以前不拿起笔杆子,随着子女、老人的牵绊增多,投入家庭的时间精力增多,后面就很难再拿得起,等到年纪大了再转岗材料工作是不可能的。作为行政干部,千万不要认为不写材料是幸运,其实是工作历程中的一个巨大缺失。
二是舍我其谁。年轻同志在单位最大的作用在哪里?指挥决策,有领导;建言献策,老同志的经验更丰富;直面群众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尚且不够。所以说,并不是写材料难才让年轻人写,是从分工的角度,年轻人理应也更适合。反正要写,写就写出个名堂。
三是先我着鞭。承担大家都习惯性躲避的工作,陪领导调研回来主动写篇新闻稿,召开大会前主动参与讲话稿起草,会议结束后主动把会议纪要揽下来,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结束后写篇心得......这样下来,不出一年就能上手,进而再多写几个大稿子,多接几回烫手的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一定会有大的长进。
四是自我革命。“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生命”。毛主席用八天九夜创作旷世著作《论持久战》,这样艰苦的写作过程不就是在同自己的精力、体力、脑力、心力的极限作斗争吗?不就是在同人性作斗争吗?用我们的方言说就是要“下得蛮”,把自己逼到“江郎才尽”“黔驴技穷”。
五是我将无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我们的生命有限,职业生涯更有限,虽不能成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人物,但总该在岗位上留下自我的印记。
06
锻造“六力”的本领
“六力”即学力、眼力、听力、脚力、算力、心力。
一是学力。扪心自问,如果对“国家战略”“省州要求”“行业标准”的具体内容没有学懂学通,可能写得出好的材料?
二是眼力。“世事洞明皆学问”,就是要有看透事物本质的高度和角度、发现分析问题的宽度和广度、预见发展走势的远度和深度。形象地说,在材料写作中,对自身的定位,要“高看一眼”;对问题的分析,要“入木三分”;对下步工作,要“从长计议”。
三是听力。善于倾听、善于沟通、善于理解,很多时候,材料没有达到预期要求,是因为写的人首先就没有弄明白上级、领导的意图要求,也没有把自己的思路想法提前表达沟通,导致花了冤枉劲,拿出的材料和预期的效果大相径庭。
四是脚力。要深入一线,深入学校和师生以及师生的家中,不厕身其间,两脚就会悬空;不眼见为实,笔杆子就会发颤,心里就会发虚。
五是算力。算力又名计算力,指的是数据处理能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是计算性能的口语化表达。放到材料写作者的身上,就是储备资料素材的多少、应用转化资料的水平。因此,一定要自己建有“信息库”,一方面就是在平时把自己看到认为好的,观点、表述、结构、话语直接复制粘贴在专门的文件夹内,需要的时候直接拿出来用;另一方面,腾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将实践和思考诉诸文字。并非动辄长篇累牍、提笔千言,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记笔记、写日记等各种方式,及时记录心得体会,抓住思想火花,涵养胸中“丘壑”,纳“乾坤”于笔下。
六是心力。就是政治站位、道德修养、为民情怀。如果说,前面所说的都是属于“技”的范畴,这就是“道”的境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家事国事天下事,要落叶知秋、闻风识雨。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同心若共明,万里亦相从”
最后有三句话与大家共勉,应该是我们在材料写作中的过去式、现在式和将来式:
第一句“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二句“一山放过一山拦”,
第三句“轻舟已过万重山”。
相信大家一定会翻过山,看到万丈晴天,飞鸟正越过海面!
来源:恩施教育公众号
编选人:姜芳草 李思懿
下一篇:荆楚开学联播丨“江岸之光”照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