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九三阅兵仪式上,当“东风-5C”驶过长安街,现场上万名观众同时欢呼。
这份欢呼背后,是一个民族自信的底气,是一个国家自强的呼声。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长安街两侧的临时观礼台上,上万名观礼群众或摇动红旗跟着军乐团一起唱响时代强音,或拿出手机定格大国重器亮相瞬间,或仰望苍穹为各式战机欢呼,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画面凝聚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浓浓爱国情,也向全世界昭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
当《松花江上》奏响——
血脉觉醒
历史回响,血脉觉醒。“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3日上午,当千人军乐团奏响《松花江上》的旋律,北京40所高校3000名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在现场齐声歌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由此拉开序幕。
随后,阅兵仪式现场接连奏响《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14年抗战的峥嵘岁月在众人脑海中回放。
“我下意识地就跟着唱了起来,这大概是一种血脉觉醒,是一种骨子里的团结力量。”现场,一名观礼群众向记者说道。记者环顾四周,看到观礼群众摇动着手中的红旗,或低吟或高声合唱。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革命先辈的热血与奉献,每一句歌词都诉说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当“东风-5C”驶过长安街——
威震寰宇
东风浩荡,威震寰宇。当核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在场观礼群众的目光瞬间被完全吸引。
“‘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12台大型导弹运输车载着“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浩荡而来,解说员铿锵有力地介绍了该装备,上万名观众同时欢呼。大家纷纷举起手中的手机、相机,记录下这一大国重器的身影。
“我只有两样东西不认识,就是这也不认识,那也不认识。”在观礼台,与羊城晚报记者相邻而坐的是来自新华日报的资深军事记者陈月飞,在看完一系列新型武器装备亮相后,他如此感慨道。
过去十余年,陈月飞曾多次参与阅兵报道,每一次都感触颇深。对于这次九三阅兵,他说:“这次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虽然已经观看过一次演练,但是(今天)在现场依然深感震撼。”陈月飞说。
当新型战机划破长空——
挺起脊梁
战鹰呼啸,气势如虹。空警-500A预警机、空警-600预警机、歼-16战机、歼-15T舰载机、运-20A运输机、运-9反潜巡逻机、运-9电子侦察机、运-9雷达干扰机等组成的空中梯队接受检阅。
随着战机飞过,记者在现场不禁想到1949年开国大典时的阅兵场景。彼时,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我国的飞机只有17架。周恩来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70多年弹指一挥间,新时代的中国山河无恙、国富兵强,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第二遍了。
“当我站在观礼台上,看到7架歼-10教练机呼啸而过,在天穹划出14道绚丽的彩烟时,内心受到的震撼难以言表。这14道彩烟,不仅象征着中华民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也代表着14亿多中国人民正朝着强国复兴的光明前景奋进。那一刻,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我心中涌动。”在观礼台担任志愿者的北京理工大学大三学生王诗诺说。
“虽然80多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我们这代人通过屏幕、书本和今天的阅兵,依然能触摸到那段历史的温度。先辈用生命换来和平,我们要用奋斗让这份和平更有分量。”王诗诺说。
当80面功勋旗帜飘扬——
催人奋进
战旗猎猎,铁流滚滚。3日上午,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行进在长安街上,承载着历史荣光,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杨靖宇支队、狼牙山五壮士连、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老虎团、左权独立营……每一面战旗都是抗战先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都书写着一段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抗战历史。
在现场观礼的人群中,有不少是革命先辈的后人。羊城晚报记者在天安门广场便偶遇了徐向前元帅之孙徐珞。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礼阅兵,他直言非常振奋。“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要不忘历史,激励后人奋勇前进。”徐珞说。
“今天我站在观礼台上,感慨万千。我似乎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英烈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走出来,他们在天上向我们微笑。我看到了中国真正的强大,看到外国人对中国的羡慕。”爱国将领张治中之孙张皓霆在观礼结束后感慨道。
张皓霆还表示,作为抗日将领的后人,传承先辈精神、接续未竟事业,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我定当不辱使命,以实际行动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竭尽所能”。
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