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湖北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会议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湖北推进城市更新取得的重大成果和重要进展成效。从老旧小区的“破茧重生”到生态廊道的“绿意延伸”,从便民设施的“织密成网”到历史街巷的“焕新留韵”,湖北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不仅改写了城市空间的旧貌,更重塑了居民生活的质感,让“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跨越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城市更新是修复“老病灶”、激活“新活力”的精准施策。城市更新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唯有读懂居民的需求,才能让改造后的空间真正契合生活的温度。人居环境的改善,从来不是“大拆大建”的粗放改造,而是对城市“痛点”的靶向治理。湖北直面老旧小区设施老化、管网堵塞、停车难等民生难题,走出了一条“一小区一方案”的精细化路径。在武汉,曾经墙体斑驳、线路杂乱的老旧小区,通过加装电梯、改造管网、新建口袋公园,变成了“出门见绿、下楼有乐”的幸福家园。在宜昌,针对棚户区居民“雨天漏、夏天闷”的困扰,采取“原址重建+配套升级”模式,让居民在熟悉的邻里环境中实现“住房升级”。在襄阳,老旧厂区转型为文创街区,生锈的机床变成艺术装置,斑驳的厂房变身咖啡馆,既保留了城市工业记忆,又为居民增添了休闲新去处。
于生态底色而言,城市更新是打通“绿脉”、涵养“诗意”的系统工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居环境的重要支撑。湖北坐拥长江、汉江黄金水道,湖泊星罗棋布,始终将“生态优先”贯穿全程,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居民的日常,从“见缝插绿”到“系统造绿”,用生态更新的“减法”换来了人居品质的“加法”,让城市在绿色发展中焕发生机。武汉东湖绿道持续延伸,串联起听涛景区、磨山景区等多个景点,不仅是市民骑行漫步的“生态走廊”,更成为城市生态保护与休闲游憩融合的典范。鄂州以“江湖连通”工程为抓手,疏通城市内湖与长江的水系循环,昔日淤塞的湖泊重现“水清河畅、鱼翔浅底”,周边居民多了“临湖而坐、观水赏景”的惬意。荆州修复长江岸线生态,拆除江边违法建筑,建成滨江生态公园,让“长江大保护”的成果直接惠及沿岸百姓。
于民生服务而言,更新是织密“便民网”、提升“幸福感”的持续行动。人居环境的改善,既需要“面子”的靓丽,更需要“里子”的实在。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最后一公里”需求,把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才能让居民在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中,切实感受到生活的便利与温暖。黄石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老旧小区改造同步规划,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等服务。十堰在城市更新中同步建设社区食堂、老年活动中心,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活动难”的问题。黄冈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保留传统商铺,同时引入24小时便利店、智慧快递柜等现代服务设施,让老街区既有“古韵”又有“便利”。
城市更新没有终点,人居改善永无止境。“十四五”期间,湖北以实干为笔,在城市的空间版图上写下了“宜居”的答卷,站在“十五五”谋篇布局的新起点,必将延续“以人为本”的初心,以更精准的规划、更务实的行动,持续破解人居环境中的新问题、新需求,不断绘就更加美好的人居幸福图景,让每一座城市都成为“来了不想走、住下更舒心”的幸福港湾。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姚婉婷(“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