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市场普遍采用经销模式,这种以销售为导向的渠道策略让企业聚焦生产环节,尽可能提升效率;只是问题在于,企业过分聚焦生产环节,反而钝化了对客户潜在需求的敏感度。
作者 | 刘亚杰
编辑 | 管东生
“让他们去卷,他们的市场我不拿。”宇通重工(600817.SH)董事长晁莉红在对我们讲述她对市场的观点时,呈现出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宇通重工。
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她表示,坚定中高端发展路径是宇通重工的不二之选。回顾作业设备行业历史,无论环卫设备,还是矿用装备,抑或基础工程机械,鲜有高举中高端旗帜的成功案例。
然而否定“中高端”的正确性,又解释不通宇通重工仍在增长的业绩指标: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宇通重工实现营收16.6亿元,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07%与42.54%。剔除出售傲蓝得经营业务及股权的损益,14.93亿元的营收同比更是增长29.69%。
为什么是宇通重工?为什么价格敏感的客户采购了更贵的产品?
壹 | 新能源“总账”
在作业设备领域,高端化可以与新能源转型划等号。
目前,国内各地正在推进“双碳”目标加速落地,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法规持续趋严,多个城市和区域实施了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行政策。2022年底,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560kW以下(含560kW)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需执行“国四”排放标准要求。
外部环境的改变,让作业设备新能源改造成为大势所趋。只是现实中,为了实现能源转轨,企业需要担负一定的成本。
综合第三方机构调研数据,截至2024年底,选购相同规格的矿卡设备与工程重机,新能源动力设备约为燃油设备价格2倍;环卫设备没有那么大的差距,不过新能源也要比燃油的贵30%-80%不等。
宇通重工基础工程机械业务负责人郭旭东表示,从价格角度看,其实现行业首发的纯电动旋挖钻机要比同等规格的燃油设备贵30%-40%。如果这么计算新能源转型的“小账”,布局新能源路线实现中高端转型得不到需求侧的支持。
“我们找到了重工行业的破局之路。”宇通重工总经理陈红伟提到的破局之路,某种意义上是帮助用户打破“唯价格论”的圭臬,建立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逻辑”。简而言之,就是让客户算“总账”。
新能源作业设备售价偏高,这是客观事实;可迈过这道坎儿,成本一路下滑。以电动旋挖钻为例,陈红伟如此计算成本:同等规格下的不同产品,纯电模式比燃油模式能耗降低70%-80%,增程模式能够降低40%-50%。
华创证券曾发布研报显示,正常使用8年时间,纯电动设备的运营成本为同等规格柴油设备的89.95%。当这些能耗更低、效率更高的产品,在高铁、机场、港口、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工程等领域规模化应用以大幅降低边际成本,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都是作业设备这一本账,最终得出了两个结果,不同点在于传统能源产品立足于当下,通过静态的视角刻舟求剑;新能源产品兼顾全生命周期,算清了每一个环节的投入产出比。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节约成本的每一小步,成为客户改变价值观的重要动力,最终通过数据兑现。
以环卫设备为例,据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统计,环卫设备行业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上险车辆6250台,同比增长91.6%;新能源渗透率达到15.9%,同比提升6.1个百分点——算过了总账,需求侧尤其青睐中高端新能源设备。
宇通重工业绩也能印证该趋势,同期环卫设备实现营业收入7.98亿元,整体销量1287台,其中新能源设备销量1030台,同比增长18.25%;矿用装备实现营业收入6.41亿元,同比增幅111.25%,销量同比增幅74.90%,新能源销量同比增幅84.4%。
数据来源:财报
“未来宇通重工的发展方向,是锁定更多具备市场潜力的作业设备,推动其实现新能源化。”晁莉红表示。
贰 | 价值,功夫在诗外
既然如此,是否坚定新能源化,宇通重工就高枕无忧了?未必。
通过落地新能源化转型,立足全生命周期视角,需求侧得以大幅降低成本。只是问题在于,这样降本增效的支点是新能源,而非宇通重工。倘若更多的竞争对手——三一重工(600031.SH)、盈峰环境(000967.SZ)、创元科技(000551.SZ)等都来算同一笔账,这又是一次“狼多肉少”的零和博弈。
“不止(为用户提供)产品,还要有全价值链条超预期的附加值。”陈红伟表示,逃脱内卷陷阱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差异化,被客户和市场普遍认可的差异化,这才是宇通重工必须做好的功课。
目前,商用车市场普遍采用经销商模式,这种以销售为导向的渠道策略让企业聚焦生产环节,尽可能提升效率;只是问题在于,企业过分聚焦生产环节,反而钝化了对客户潜在需求的敏感度。很多时候,这些环节的脱敏才是产品难以满足需求的症结。
按照陈红伟的说法,宇通重工要求前端工作人员既要懂市场,又要懂产品。因此在完成销售以前,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是了解客户实际工况、工作人员素质与能力、企业运营现状等非产品环节的实际情况;完成销售以后,又要站在客户立场定制专属服务,以求最快解决问题。
经过众多客户的实地走访考察,宇通重工明确坚持直销模式,自建服务网点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步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灵活的购车融资方案。在宇通重工内部,这被称为“三直”——直销、直服、直融。这样看来,产品是服务的载体,而非价值的全部。
财报信息显示,目前,宇通重工已在全国29个省份,超过100个矿区批量运营或试运营,累计运营里程超5000万公里,单车最大运营里程超22万公里,运营超2000天。晁莉红也表示,宇通重工旗下环卫设备、基础工程机械和矿用装备三大业务平台共享中后台,以强化服务能力。
“我们向用户承诺提供24小时服务,如果解决不了会根据产品不同提供300-1000元不等的补贴,这在商用车行业都是首次。”陈红伟表示,为客户提供产品之外的高附加值,宇通重工和自己“卷”了起来。
即便如此,宇通重工的成本并未增加。财报数据显示,自2024年上半年以来,宇通重工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管理费用率与研发费用率分别增长0.44个百分点与0.46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6.1%)持平——读懂了客户就能低成本解决问题。
当然能够推动业绩增长,“三直”并非唯一原因,不过这反映出宇通重工建立差异化竞争力的逻辑——立足客户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查漏补缺,基于供需双方的共同需求,通过深度合作最终与客户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如此看来,供需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叁 | 需求侧分流
只看上半年的业绩,能够断言宇通重工的逻辑阶段性成功,只是这样的成功是否可持续性,还要一段观察时间。
“高端市场不是所有厂家都能占据一席之地,不过宇通重工能行。”谈及可持续性,晁莉红充满信心,不仅来自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支撑,还来自对需求侧的逐步分流。
过去一段时间,以价格为主导的价值观主导市场选择,大量专用设备企业开始生产廉价产品,其中较为出名的是“随州系”企业。随州市汽车行业协会会长、重汽华威公司总经理陈勇表示,历经60多年发展,仍然存在同质、低质、新能源和智能化产品占比不高等问题。
就在宇通重工坚定放弃低端市场,执行中高端发展战略时,需求侧并未完全沉迷于低价产品。郭旭东讲述了一个实际案例:经过与客户共同挖掘底层需求,宇通重工首台纯电港口轮式起重机完成下线调试刚满一个月,客户即刻确定购买意向。
类似的客户不在少数。在宇通重工内卷产品与附加值时,需求侧也开始分流,而且认同宇通重工成长逻辑,认可价值而非价格的客户不在少数。“我们与一些头部矿山企业合作,同领域的企业也会主动联系我们。”陈红伟表示,口碑相传后众多企业见“贤”思齐。
“虽然价格高一点,但客户能够获得更高的价值,从而不断提升忠诚度与复购率。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客户,认可企业的价值后就不会离开,这正是我们需要的(达成的目标)。”按照晁莉红的描述,宇通重工是一种“小而美”的模式。
宇通重工董秘王东新表示,目前宇通重工的有息负债是0,资产负债比维持在40%的水平。这样的报表斡旋空间充足:当下可以选择步步为营,逐步提升影响力;一旦需求侧形成规模效应,也能在高安全线的背景下加杠杆。
东吴证券发布报告表示,受到政策驱动与经济环境改善等多重因素影响,宇通重工能够最大限度获益;叠加逐步扩张海外市场布局,今后一段时间内业绩或将得到进一步优化,维持对宇通重工的“买入”评级。
这样看来,未来宇通重工并不缺少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