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通讯员 叶汁 邓海森
将整治形式主义纳入党校“必修课”、摘掉3393块不必要的牌子、探索开发数据“只报一次”功能……
恩施州坚持减负和赋能同步发力,通过一系列举措破形式主义之弊、减基层负担之重,以实实在在的减负之效,焕发基层活力与生机。
拧紧改作风提效能“思想发条”
“要改进作风,树牢为民造福的政绩观……”今年4月,在恩施州委党校春季学期第一期主体班上,恩施州委书记胡超文为学员作辅导报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关内容成为所有参训学员的“必修课”。
党校学员一般是“关键少数”,担负着领导一个地区、一个方面改革发展的重任。半年间,12期主体班650余名党员干部接受思想洗礼,拧紧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的“思想发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恩施州级层面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每季度组织开展暗访督查及“回头看”,去年以来累计通报28起典型问题。同时,严格对照中央和省级层面通报的问题,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制定《恩施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负面清单》,推动恩施州各地建立健全减负内控机制,实现从“点上改”向“面上治”深化。
考核指标压减合并至158项
走进鹤峰县下坪乡留驾村党群服务中心,过去挂满各类机构牌子的墙面如今大变样。
“以前挂了20多块牌子,应付检查都忙不过来。现在只保留服务群众必需的‘一横四竖一标识’,专心给群众搞服务。”村党支部书记龚斌说。
一年多来,恩施州按照“保留必要、精简重复、规范设置”原则,持续规范村级组织事务和机制牌子,清理整合各类展板(牌)3393块。同时,严格执行发文开会总量控制,大刀阔斧清理1869个低效、重复的工作群组,新建政务应用审批机制,161名从乡镇(街道)借调人员回归本职。
“以前一周要去县城三四趟,现在许多会集中到周一或周五开,留出更多时间抓落实,有利于基层工作安排。”建始县业州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阳慧坦言。
基层的“痛点”,是整治的“靶点”。
恩施州同步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对县市仅保留1项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考核指标数量压减合并至158项。2025年,全州“督检考”计划事项22项,同比下降21%,取消乡镇对村(社区)考核,考核评价更加科学有力。
“数据跑路”为基层减负提能
“过去,同样的群众基础信息要反复填十几遍,大量时间被困在表格里。”最近几个月,来凤县政务局工作人员刘平明显感觉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这一改变的背后,是来凤县探索开发数据“只报一次”功能。该县将县直单位258张报表整合、精简至73张核心报表,分级分类存储于政务云基础数据库。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按需在系统进行检索,便可实时提取群众姓名、户籍地、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
报表精简,履责事项清单更加明晰。“哪些该干、哪些不该干、哪些是配合干,清单上规定得清清楚楚,工作起来心里更有底了。”咸丰县高乐山镇党委组织委员余辉说。
截至目前,恩施州90个乡镇(街道)平均明确278项乡镇(街道)履职事项,其中,基本履职事项103项、配合履职事项99项,推动上级部门收回事项76项,从源头上为乡镇“减重”。
“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担当。”胡超文说,将以更加务实管用的减负举措,引导全州党员干部以实干实绩为支点建设立功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