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杨帆、王雪娇、刘姝、田宜民、汪世洁)金色稻浪翻滚,农机轰鸣奏响丰收乐章。夷陵区13.66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收割期,连日来,种植户们抢抓晴好天气,组织农机有序开展收割作业,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9月9日,在鸦鹊岭镇梅店村,宜昌梅香农韵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收割机正开足马力穿梭于稻田中,收割、脱粒、碎秆还田一气呵成。“上周五我们就开始收割了,为应对近期降雨,我们提前调配了4台收割机集中作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恒介绍,每台收割机日均作业面积约40亩,全村1600亩水稻预计一周内可完成收割。
村民刘礼华对机械化收割赞不绝口:“我家8亩地,今年每亩产了1000多斤稻谷,机械化作业极大提升了效率,过去人工收割8亩田需要两天,现在两三个小时就颗粒归仓,省时又省力。”
在分乡镇南垭村,传出了水稻增产的好消息。4组村民刘兴定种植的3亩“荃优丝苗”水稻,预计总产量达5000斤,较去年每亩增产约200斤。“今年选的新品种抗病性强,稻穗更饱满。”他捧着沉甸甸的稻谷笑着说。
南垭村村民委员会财经委员孙敏透露,该村连续三年开展水稻新品种试验,从“华夏香丝”到今年试种的“华玉香丝”“红香优丝苗”,逐步筛选出高产优质品种。“华玉香丝亩产比华夏香丝高70-80斤,且抗倒伏能力强,米质也更优。明年想大力推广‘红香优丝苗’,它的产量还是蛮可观的,通过不断地探索新品种,来提高粮食单产,带动村民增收。”
据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夷陵区通过推广良种良法、开展技术培训、落实惠农政策等措施,水稻单产水平显著提升。全区投入联合收割机120余台套,实行跨区作业调度,确保颗粒归仓。据悉,夷陵区目前水稻收割进度为60%,预计9月下旬全部收割完毕。
下一步,夷陵区将持续推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扩大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