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以色列空袭卡塔尔打破国际禁忌,美国是帮凶
创始人
2025-09-10 17:26:40
0

编者按

9月9日,以色列国防军与国家安全总局承认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北部地区实施精确打击。此次以色列空袭卡塔尔首都,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两伊战争结束以来,素有“和平港湾”之称的海湾阿拉伯国家首次遭受大规模空袭,因此,以色列受到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强烈谴责。

曾向以色列展现友好姿态的卡塔尔,为何会成为打击目标?这次袭击将如何加剧阿拉伯国家和平进程的阻力?未来中东局势又将展现出怎样的变化?《凤凰大参考》特约田仲福解读。

核心提要

1. 内塔尼亚胡政府发动空袭主要有四大意图:一,配合以方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彻底消灭哈马斯;二,实施军事威胁,表达对中立方卡塔尔的直接不满;三,敲山震虎,威慑支持哈马斯的各方力量;四,测试国际反应:为推行“大以色列计划”探路。

2. 此次空袭,对于中东地区及国际社会可能产生多重影响。首先,巴以冲突再次扩大和升级的风险剧增,“第六次中东战争”可能陷入长期化、扩大化泥潭。其次,阿拉伯国家可能进一步分化组合。一些阿拉伯国家,可能会因为共同反对以色列而加强合作,形成新的联盟。而一些国家,可能会陷入外交困境,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以色列的关系,中东地区政治格局将被重塑。

3. 此外,以色列的此次暴行打破了国际禁忌,也给国际社会开启新的危险先例。如果其行为得不到应有制裁和谴责,其他国家可能会效仿。本次空袭,美国未加及时阻止,使其扮演了侵犯卡塔尔主权和领土完整及国家安全的同谋与帮凶角色,极大损害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形象与信誉。美国未来在海湾地区推行其战略计划,可能会遇到更多来自盟友的阻力和不信任。

作者丨田仲福

编辑丨宋东泽 白金娜 姚福祥

原标题: 以色列空袭卡塔尔首都的四大意图和多重冲击

9月9日,以色列国防军与国家安全总局联合发布声明,承认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北部地区实施精确打击,目标明确指向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哈利勒·哈亚所在的办公场所。据报道,目前没有哈马斯成员在袭击中身亡。这次远程空袭中,以色列出动15架战机,实施了空中加油,前后谋划几个月,由总理内塔尼亚胡亲自督战,并在空袭前一刻告知美国政府。

这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两伊战争结束以来,素有“和平港湾”的海湾阿拉伯国家首次遭受大规模空袭,而且是来自主权国家行为的蓄意袭击,也意味着以色列已将“第六次中东战争”的范围从东地中海扩大到波斯湾后,再次向与其关系友好而稳定的阿拉伯产油国扩展,因此,受到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强烈谴责。以色列悍然空袭卡塔尔首都,凸显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四大意图,并可能对地区局势和国家关系产生多重冲击。

2025年9月9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上空传来爆炸声,浓烟滚滚。(图源:路透社)

以色列为何空袭卡塔尔首都?

首先,斩首残余的哈马斯高层骨干,配合正在加沙进行的最新军事行动,彻底消灭哈马斯。长期以来,以色列对于威胁其国家安全的势力采取毫不妥协、坚决打击的态度,“虽远必诛”是其对待此类威胁的真实写照 。哈马斯作为以色列的政治与安全劲敌,自成立以来便与以色列冲突不断。哈马斯通过军事行动以及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影响力,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从历史角度看,以色列多次对哈马斯高层实施“斩首行动”。在过往冲突中,以色列利用其先进的情报系统和军事技术,对哈马斯的重要人物进行精准打击,包括曾经派出10多人的暗杀团队,在多哈肉体消灭哈马斯的军事采购负责人。这些行动旨在摧毁哈马斯的指挥体系,削弱其组织的战斗力和决策能力。在以色列看来,哈马斯高层是策划和指挥针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核心,只要这些人存在,哈马斯就能够持续对以色列发动攻击。此次对卡塔尔的袭击,目标直指哈马斯高层,是以色列这一长期策略的延续。

2025年9月9日,以色列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袭击哈马斯领导人后,建筑受损。(图源:路透社)

从现实考量看,以色列正在推行重新全面掌控加沙地带、彻底铲除哈马斯势力的军事行动,也无意同哈马斯继续进行谈判,因此,利用哈马斯常驻多哈骨干开会磋商谈判条件的机会试图聚歼之,根本上瓦解哈马斯的战略指挥能力,使其在与以色列的对抗中陷入群龙无首的困境,也为以色列继续只打不谈创造条件,回避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

2025年9月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证实,他授权对卡塔尔多哈的哈马斯领导人进行打击。(图源:ABC News)

其次,实施军事威胁,直接表达对卡塔尔的强烈不满。以色列曾与卡塔尔关系暧昧,暗中合作由来已久。卡塔尔长期对哈马斯进行资金输血,并在内塔尼亚胡有意扶持哈马斯进而分裂巴勒斯坦的过程中获得以方默许和配合。但是,“第六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特别是内塔尼亚胡调整战略,决意要彻底消灭哈马斯后,以色列对卡塔尔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双方尤其在人质谈判以及舆论宣传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和对立。在人质谈判环节卡塔尔发挥了重要斡旋作用,以色列却认为卡塔尔并没有完全站在自己这一边,存在“拉偏架”嫌疑。以色列期望卡塔尔能够更倾向于以色列,向哈马斯施加更大压力。但是,卡塔尔出于自身在中东地区的外交立场以及对巴勒斯坦问题的一贯支持态度,在谈判中保持相对中立的立场,努力推动双方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这与以色列的期望背道而驰。

半岛电视台报道,巴勒斯坦人在被摧毁的以色列坦克旁庆祝。(图源:半岛电视台)

在舆论宣传方面,卡塔尔的阿拉伯半岛电视台利用其广泛影响力,长期对哈马斯的主张进行宣传报道。在以色列眼中,半岛电视台刻意丑化以色列形象,将以色列描绘成冲突的挑起者和侵略者,并美化哈马斯的反抗行为。以色列一直强调自己是在维护国家安全,应对哈马斯的“恐怖袭击”,但半岛电视台的报道使得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行为产生更多质疑和批评,这让以色列对卡塔尔的不满进一步加剧,并最终爆发为直接通过远程空袭挑战卡塔尔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公开对其进行羞辱和警告,一如曾经刻意选择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德黑兰参加伊朗新总统就职典礼时对其“定点清除”,进而公开羞辱和警告伊朗政府。

2024年9月27日,以色列证实暗杀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图源:BBC)

以色列本次空袭是一块“试金石”

第三,敲山震虎,威慑支持哈马斯的各方力量。以色列袭击卡塔尔还有杀鸡儆猴、敲山震虎的意图,旨在向所有支持哈马斯的个人和国家发出强烈警告。在中东地区,除了卡塔尔,还有一些国家和组织在不同程度上对哈马斯提供支持,包括道义同情、舆论站台、资金援助、物资供应以及政治庇护等。以色列通过对卡塔尔这一主权国家发动袭击,展示其强硬态度和强大军事能力,向各方表明任何支持哈马斯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2021年5月10日,抗议者手持巴勒斯坦和土耳其国旗,在伊斯坦布尔以色列领事馆外,声援哈马斯。(图源:Getty Image)

这种威慑策略是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维护自身战略利益的一种手段。以色列深知,单纯在加沙地带与哈马斯进行军事对抗,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哈马斯背后的支持网络问题。以色列希望通过公然空袭卡塔尔首都,打破中东“和平港湾”的长期和平与安宁,吓阻其他国家和组织继续支持哈马斯,切断其外部援助渠道,从而削弱其实力,使其在与以色列的对抗中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同时,这也是以色列在向整个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展示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即不允许任何势力干涉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任何试图挑战以色列权威的行为都将遭到严厉打击。

第四,测试国际反应:为推行“大以色列计划”探路。“大以色列计划”是以色列长期以来的战略构想,旨在扩大以色列的领土范围,增强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这一计划涉及到对周边地区的领土扩张以及对地区政治格局的重塑,必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应。

政治犹太复国主义之父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关于“大以色列”计划的概念地图,他认为,犹太国家应该“从埃及的溪流延伸到幼发拉底河”。(图源:Middle Eas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stitute)

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测试国际社会对其进一步行动的反应,为“大以色列计划”试探国际舆论和政治底线。如果国际社会对以色列袭击卡塔尔这一公然侵犯主权国家的行为反应相对温和,没有采取实质性制裁措施,以色列可能会认为国际社会对其在中东地区的强硬行动存在一定的容忍度,从而更加大胆地推进“大以色列计划”,在未来采取更多具有扩张性的军事和政治行动。反之,如果国际社会反应强烈,对以色列实施严厉制裁和外交压力,以色列则可能会重新评估其战略计划,调整行动策略。此次袭击成为了以色列观察国际反应的一个“试金石”,对其未来战略决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加沙地带会受到更猛烈的打击?

以色列此次袭击多哈,将产生多重影响。

首先,巴以冲突再次扩大和升级的风险剧增。以色列袭击卡塔尔使得巴以冲突有进一步延宕扩大的风险。巴以冲突冲突在过去近两年时间内,已由东地中海地区波及红海和波斯湾,上升为“第六次中东战争”。此次以色列对卡塔尔的袭击,不顾国际法准则并打破传统禁忌,将冲突范围扩大到温和的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包括卡塔尔在内的海湾阿拉伯国家普遍努力置身巴以冲突事外,并在大力推进与以色列的双边关系正常化。

卡塔尔在巴以冲突中一直扮演着斡旋者和人道主义援助提供者的角色,以色列的袭击破坏了卡塔尔在冲突调解中的积极作用,可能导致巴以矛盾进一步激化,谈判更加难以推进。

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中)于2024年春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加沙会议上。官员们表示,他投入了大量时间促成停火。(图源:纽约时报)

一方面,哈马斯看到以色列公然袭击其在卡塔尔的高层人员和谈判团队,会判断以色列毫无和谈诚意,进而加大对以色列的反抗力度。哈马斯可能在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甚至以色列本土发动更多军事行动,报复以色列的袭击。

另一方面,以色列可能会因为此次袭击引发的国际舆论压力以及哈马斯的报复,进一步扩大其军事行动规模,对加沙地带乃至周边与哈马斯有关联的地区进行更猛烈的打击。这种恶性循环将使得巴以冲突乃至“第六次中东战争”陷入长期化、扩大化的泥潭,给中东地区民众带来更多痛苦和灾难,也对地区持久和平与长期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2025年9月9日,巴勒斯坦人拒绝向南部迁移,在加沙城抗议以色列军队的撤离令。(图源:路透社)

其次,阿拉伯国家围绕和平进程,可能进一步分化组合。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后,不同阿拉伯国家基于自身利益和立场做出不同反应。一些与卡塔尔关系密切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等,对以色列表示强烈谴责并重申对卡塔尔的支持。这些国家认识到,以色列的行为不仅是对卡塔尔的侵犯,也是对阿拉伯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的整体挑战,是对整个阿拉伯世界和阿拉伯民族的挑衅,如果不加以制止,未来可能会危及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另一些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存在一定的政治、经济联系,或者受到美国的影响,在这一事件上的态度相对谨慎。

2025年5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沙特国王的官方工作场所和住所阿尔·亚玛玛宫,美国-沙特领导人峰会于此举行。(图源:彭博社)

这种不同反应导致阿拉伯国家在对待以色列问题上将出现新的分化。一些原本关系较为松散的阿拉伯国家,可能会因为共同反对以色列的侵略行为而加强合作,形成新的联盟;而一些在以往与以色列有接触的国家,可能会陷入外交困境,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以色列的关系。

这种分化组合将重塑阿拉伯国家在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对未来巴以冲突的发展以及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右)在开罗举行的阿拉伯联盟峰会前欢迎巴勒斯坦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左)。(图源:法新社)

“做美国的敌人危险,做美国的朋友致命”

第三,美国国际信誉进一步受损,地区盟伴关系面临挑战。卡塔尔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双方在军事、经济和投资等领域有着广泛合作。以色列袭击前夕通知美国,美国未加及时阻止,使美国扮演了侵犯卡塔尔主权和领土完整及国家安全的同谋与帮凶角色,这种背信弃义甚至忘恩负义的行径,使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国家信誉进一步受损,再次充分验证了基辛格的那句名言:“做美国的敌人危险,做美国的朋友致命。”

特朗普在真实社交(Truth Social)的帖子中表示,以色列袭击卡塔尔的决定并非由特朗普本人做出,并表示自己曾告知卡塔尔此次袭击,但为时已晚。袭击发生后,特朗普已经同以色列和卡塔尔分别展开交流。(图源:Truth Social)

卡塔尔作为美国的重要海湾盟友和伙伴,保有美国的军事基地,购买大量美国军火,在美国投入大量资金,却不能得到美国善待和保护,反而在以色列攻击时听之任之,无异于叛卖,这将对其他海湾阿拉伯国家形成强烈的“寒蝉效应”,也将冲击它们与美国的联盟关系。

美国未来在海湾地区推行其战略计划,可能会遇到更多来自盟友的阻力和不信任。美国长期以来在中东构建的战略同盟体系也可能因此出现裂痕,影响其在该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乃至全球影响力。

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表示,尽管白宫表示他们提前通知了卡塔尔此次袭击,但美国在袭击开始10分钟后就警告了他们。(图源:英国天空新闻网)

最后,联合国宪章原则、国际法和人道主义法则遭受严重破坏。卡塔尔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权独立国家,也是对以色列保持友好姿态甚至建立过低层次外交关系的国家,以色列对其悍然发动袭击,严重践踏了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以色列未经正式起诉、未经公开、公正司法审判而继续通过“定点清除”消灭政治对手特别是非军事首脑,与人道主义法则和现代文明准则也背道而驰。

以色列袭击加沙后,烟雾弥漫。巴勒斯坦卫生部表示,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北部的印度尼西亚医院,造成至少一人死亡。(图源:路透社)

总之,以色列的此次暴行不仅损害卡塔尔的国家利益,也给国际社会开启新的危险先例。如果以色列的这种行为得不到应有制裁和谴责,其他国家可能会效仿,导致国际社会、国家关系和世界安全陷入混乱无序状态。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中国太保最新公告:建议发行港元... 中国太保(601601.SH)公告称,公司建议向专业投资者发售可转换债券,并根据美国证券法S规例仅在...
CEO详解纳斯达克“变革方向”... 纳斯达克正加速推进核心市场的深层变革。CEO Adena Friedman最新公开表态,纳斯达克将把...
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 9月10日,山东省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范福生受贿、滥用职权一案公开...
原创 以... 9月9日,以色列出人意料地对卡塔尔施行空袭,原本以为这只是中东冲突中的一次小插曲,却在瞬间揭开了更深...
美国50%关税加身,正在大扩产... 文 | 赶碳号科技 龙象共舞,这是最近的一个热词。中印必须团结在一起,特别是在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
关税降了,日本车企“松口气”但... 本报记者 马梦阳 “美国关税的削减让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和汽车金融业得以‘解脱’。”雅虎财经8日以此为题...
原创 美... 韩国总统李在明于8月24日至26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举行了气氛融洽的会谈...
原创 一...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向欧盟提出了一项引人瞩目的提议,对中印两国征收高达100%的关税,而这一要求被包...
原创 美... 不过,制裁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进口国,它们的能源需求巨大,且在全球能源...
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杨建华:现任基...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组 文|雪梅 在一般基民眼里,所谓中长期投资,也就3-5年。对于一款具体产品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