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尹君兰)近日,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一位特殊患者刘先生。他在睡眠中会把梦境 “演” 出来,打人、踢腿、跳跃甚至说话,醒来却浑然不觉,仅记得做了场 “惊心动魄” 的梦。家人一度以为他 “撞邪”,尝试偏方无果后,辗转找到神经内科睡眠中心副主任尚芙蓉。经多导睡眠监测,刘先生被确诊为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简称 RBD)。
尚芙蓉介绍,RBD 是一种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的睡眠异常疾病。正常情况下,人在该阶段虽会做梦,但肌肉处于“瘫痪”状态,无法随梦境行动;而RBD患者的肌肉抑制机制失效,会真实演绎梦中情节。其临床核心表现为梦境相关行为,既有殴打床伴、下床活动、拳打脚踢等暴力行为,严重时可能导致脑硬膜下血肿、骨折等损伤,也有大笑、唱歌等非暴力行为,还可能仅出现频繁肌肉抽动与喃喃自语。发作频率因人而异,严重者每晚都会发作,患者多因自身受伤或惊扰伴侣就诊,且女性患者较少出现暴力梦境,常扮演受害者角色。
RBD病因中,近60%不明,年龄增长是重要发病因素,男性患者数量约为女性的4倍,且存在家族聚集倾向。值得警惕的是,RBD并非单纯睡眠障碍,它与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路易体痴呆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密切相关,是帕金森病运动前驱期的重要信号,可比帕金森病早5-10年出现。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RBD患者,5年后约38% 会发展为帕金森病,12年后这一比例升至67%;而约6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伴随RBD表现。若患者同时出现嗅觉减退、便秘与RBD症状,需高度警惕帕金森病风险。
不过,RBD可通过多种方式控制。首先要改善睡眠环境,远离床边硬物、为伴侣预留安全距离;其次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酒精、咖啡因摄入,睡前不进行兴奋性活动,保持规律作息;中老年患者还需定期复查,随访神经系统症状,必要时通过药物减少发作次数与强度。
经规范治疗,90%的RBD患者能消除大部分症状,减少激烈暴力行为。若您或家人出现睡眠中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的情况,切勿当作普通噩梦忽视,应尽快前往睡眠专科门诊,完善多导睡眠监测。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应对RBD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