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柯克被枪击身亡的事件,引发了美国一系列的情况,而在他死后不久,又有枪案出现了。显然,美国的“暴力事件”出现频率在明显增加,这会引发怎样的后果?
特朗普的重要盟友查理·柯克被枪击身亡,表明美国的“枪支暴力”已经非常严重,而且开始向政界扩散。而且,柯克之死还引发了美国的“举报潮”,保守派民众全力举报嘲讽、调侃柯克的人,加剧了美国的“深层分裂”。然而,就在柯克死后第7天,宾夕法尼亚州就发生了枪击案。根据现场目击者的说法,他至少听到了30声枪响,事后除了枪手本人被击毙,还有3名警察当场殉职。这起事件,引发了全美民众的恐慌,很多人都意识到,枪手能打死3名警察,那么普通民众更难以应对类似的情况。有人呼吁减少枪支数量,来遏制枪击案的发生。但也有人认为,只有自己也持枪,进行自我保护,才能消除风险。
不仅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都发生了大规模骚乱,进而变成“暴乱”的情况。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反对削减福利、支持巴勒斯坦、反对移民政策等,都可能引发民众大规模示威。然而,这些示威活动呈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比如英国在特朗普到访前后,就爆发了两起大规模示威游行;二是以往的示威活动基本都是用和平手段,大家喊口号举标语,警察能从容管控秩序。但现在,示威活动往往会演变为“暴乱”,参与者主动袭击警察,进行“打砸抢烧”行为的情况很多。显然,西方的“选举制度”已经出了大问题,民众逐渐意识到所谓“西式民主自由”的虚伪,任何事情都可能引发他们的情绪宣泄。
而在美国,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美国“枪支泛滥”的根源,是宪法第二修正案给予的“拥枪权”。然而,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通过时间是1791年,当时的美国还处在开拓时期,以“白人有产者”为主的美国公民,需要应对黑人奴隶、原住民、与美国敌对的西班牙殖民者等势力,确实需要拥枪自卫。显然,美国的国父们设置“拥枪权”,是让民众对抗周边的敌人。但200多年过去了,美国公民的范围、成分都在扩大,“拥枪权”也随之扩大了。而且从共和党的行动看,他们一直想把控枪问题跟非法移民、公民权绑定。显然,共和党想要利用“枪支泛滥”问题,限制和剥夺部分普遍公民权,让“白人有产者”才能拥枪。这种想法,只会让美国向着“深层分裂”的方向狂奔。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尾声,美国爆发了“黑命贵”运动,全美多地都参与其中。事态严重到国民警卫队都出动了。而在这起事件中,美国警察备受指责,明尼苏达州等蓝州开始限制警察的权力。这种情况,促使很多美国警察支持特朗普。而且,美国警察的设置,参考了平克顿侦探社的制度,他们更像是维护治安的“雇佣兵”,而不是服务民众的人。因此,美国民众天然与警察存在割裂,类似的“暴力情况”还会继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