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中老铁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累计开行货物列车超6万列、旅客列车超8万列,货运量突破6760万吨,跨境旅客达58万人次。
中老铁路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标志性工程,是连接中国与老挝乃至东南亚的重要交通纽带。它的高效运营,打破了区域间的地理阻隔,为中国西南地区与中南半岛的经济文化交流搭建了便捷桥梁,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引擎。
破壁前行,重构区域交通“新逻辑”。过去,山川阻隔制约着中国与老挝乃至东南亚的陆路联通。中老铁路开通后彻底改变了中老两国的陆路交通时空格局,从昆明到万象只需10个小时。这条长1035公里的钢铁动脉畅通无阻,不仅让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更通过中欧班列的衔接,构建起连接东亚与欧洲的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开通以来,各类大宗商品、工业产品、农产品在区域内的快速流转,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还拓宽了各国特色产品的市场空间,让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产链联动,激活经济融合“新生态”。中老铁路开通以来,货运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冷链专列、跨境电商专列等新型运输模式不断涌现。老挝的优质农产品得以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也源源不断运往东南亚。中老铁路为老挝等沿线国家注入澎湃“发展基因”,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依托铁路优势,吸引超百家企业入驻,直接带动当地就业超3万人。云南磨憨口岸依托铁路建成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24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百亿元大关。“以路促贸、以贸兴产”,这条“黄金通道”带动了沿线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民心相融,织就跨境情谊“新纽带”。人员的顺畅流动,让文化交流与友谊升温有了坚实基础。列车上的老挝传统歌舞表演、中国非遗展示,让旅客在行程中就能感受彼此的文化魅力;沿线车站的双语服务、便民设施,让跨境出行从“便利”变为“舒心”。不仅如此,中老铁路更成为推动民生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国高校借助这条线路频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医疗团队搭乘列车进行跨境义诊与公共卫生协作。中老铁路以“流动”打破隔阂,让两国人民交往更密切、友谊更深厚、文化交融更频繁,让“心联通”的暖流在铁轨间持续涌动。
钢铁轨道绵延千里,不仅连接了中国与老挝,更在编织一张区域互联互通的网络。相信未来,中老铁路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运输能力,书写更多精彩故事。(程皓舰、卢嘉茜)